苗延琼 - 「多巴胺小偷」 :快感陷阱的真相|苗想teen开

2025-02-13 12:11

苗延琼 - 「多巴胺小偷」 :快感陷阱的真相|苗想teen开
苗延琼 - 「多巴胺小偷」 :快感陷阱的真相|苗想teen开

我的小儿子读幼稚园时,放学后总是冲进便利店买零食,让接他的佣人姐姐气得不行。坦白说这大概是遗传,因为我小时候也是个零食迷。这些零食实际上是「多巴胺小偷」。它们的鲜艳色彩、重口味和脆口感瞬间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让人产生短暂的快乐。然而当多巴胺水平降回基准值甚至更低时,快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空虚与失落。这也是为何许多人对零食欲罢不能。

延伸阅读:苗延琼 - 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苗想teen开

 

今天,孩子的「多巴胺小偷」不仅仅是零食,还包括形形色色的玩具和电子产品,尤其是最令人头痛的「电子奶嘴」——手机和平板。我曾在港铁上见到一位母亲,为了让3岁的孩子安静下来,她递给他一部手机播放卡通片。孩子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但问题在于,这些电子产品设计的目标就是不断刺激大脑的多巴胺系统。当孩子玩游戏或看影片时,多巴胺飙升至150%;然而,结束后不仅回到基准值,甚至可能降至80%,让孩子感到更加不开心,进而寻求更多刺激。

大人们就没有这问题吗?虽然成年人的前额叶皮层较为成熟,能帮助理性控制行为,但许多大人同样陷入「速效多巴胺」的陷阱。他们习惯用短视频、社交媒体或即时讯息寻求快乐,导致多巴胺系统逐渐衰退,愉悦感和动力也随之减少。最终,这可能让人陷入空虚、焦虑,甚至抑郁。

延伸阅读:苗延琼 - 教养路上最可怕的是怠倦|苗想teen开

 

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必须重建与快乐的健康关系:一、减少刺激:限制零食、电子产品和游戏的使用时间,避免大脑被过度刺激;二、寻求延迟满足的快乐:参与运动、阅读或手工艺等活动,这些虽然无法带来即时快感,但长期下来能稳定多巴胺系统;三、培养自控能力:帮助孩子和自己理解「先苦后甜」的道理,逐步学会延迟满足。

许多电子产品如同「从乞儿兜里抓饭吃」,夺走了孩子的成长机会。他们的大脑尚未完全发育,自控力薄弱,特别容易掉进快感陷阱。因此,作为家长和成年人,我们要成为榜样,学会与快乐建立平衡,避免「多巴胺小偷」偷走人生中的真正幸福与成就感。

电邮:[email protected]

延伸阅读:苗延琼 - 年轻人,你有甚么抱负?|苗想teen开


苗延琼
作者为私人执业精神科专科医生,育有两子。

文章刊于《星岛日报》2024年11月28日教育版专栏「亲子同路」。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