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认购额水分多 大时代重临须冷静
2025-03-08 00:00
多只重磅新股「排队」上市
蜜雪在正式上市前已打破多项港股纪录,其新股的孖展认购额高达1.83万亿元,比起由「快手」与「蚂蚁集团」创下的约1.3万亿元高出4成。以在港公开发售集资额仅3.45亿元计算,超额认购率高达5,300多倍。加上港股在过去一段时间反覆上升,未来还有多只重量级新股「排队」上市,还有上月底发表的《预算案》再就股票市场发展提出多项正面措施,全国两会公布更多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举措等,有人形容港股「大时代」即将重临,令一众股民雀跃不已。
然而,内地官方媒体《证券时报》早前却罕有地于头版发表评论文章,公开呼吁投资者冷静思考,避免风险,疑似向蜜雪以至香港的新股热潮大泼冷水,到底原因为何?
文章从「天时地利人和」分析蜜雪认购额破标现象。「天时」是指港股表现正好于近月回暖,成交额、总市值、新股数目齐升,尤其在科技股带动下,港股内的中国资产获投资者重新估值,吸引海内外的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涌入。但这个「天时」能维持多久,实乃未知之数。当中最大变数是中美关系走向——特朗普的对华态度飘忽无常,口里经常说与我国领导人关系良好,实际上却对中国进行贸易和科技打压。习近平主席早前会见以科技界为主的民营企业家,进一步助长内地创科股的升势,但有关举动某程度上是中央因应美国将加紧打压,向可能受影响的内地民企打气,藉此加速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并非一面倒的好消息。
「地利」方面,文章指蜜雪冰城过去几年在全国乃至海外攻城略地,品牌影响力逐步显现。蜜雪现为全国规模最大、分店最多的连锁现制饮品品牌,在全球层面亦仅次于星巴克,但蜜雪定位向来以平取胜,在内地二、三线城市的渗透率已相当高,能否持续保持高增长令人存疑。加上内地茶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此前来港上市的「奈雪的茶」、「茶日道」及「古茗」等,在挂牌后股价反覆,反映新股认购时的一时炽热,与企业的长远盈利和股价走势并无必然关系。
监管机构须谨慎
「人和」方面,蜜雪除了得到多间内地顶尖基石投资者垂青,更重要是获得本港各大券商提供高达上百倍的孖展杠杆「打新」(抽新股的内地用语),大大降低了散户的参与门槛,并导致认购额被几何级放大。
券商敢于提供超高杠杆孖展,除了因为看好蜜雪本身,更根本原因在于港交所在2023年推出的新股结算平台FINI,让券商毋须为名下的认购股份份数预付全额款项。有关政策的原意,是减少过去每逢有重量级新股上市集资,便会导致大量资金被短暂冻结,银行体系出现银根紧张、拆息抽升的问题。但FINI同时也滋生了类似今次蜜雪上市的「假冻资」、「假超额」和相关的道德风险问题,有利也有弊。
《预算案》宣布港交所将推出「科企专线」,以协助更多缺乏足够盈利与往绩的新经济公司来港上市,加快相关审批流程。香港的上市审批程序,近年屡被批评过于繁复冗长,追不上日新月异的创科新时代发展。但从另一角度看,这正是市场监管较为严谨、对投资者有较大保障的表现,两者需要取得适当平衡。在港股步入「大时代」之际,投资者务须保持冷静,政府及相关市场、监管机构更须小心谨慎,避免被一些虚拟、有水分的数字冲昏头脑。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