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系于科技创新 厚植肥沃土壤是关键

2025-03-06 00:00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昨天宣读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了2025年必须重点处理好的几方面工作,排第一的自然是扩大内需,这是燃眉之急,有助煞停经济下行势头,必须马上做;第二、第三则分别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两者均属需要深耕细作、讲求久久为功的科技范畴。仔细阅读相关描述,不难看出中央对国家科技发展有着深切期盼,也有细致周密的部署,刻意营造一个更有利于科技发展的氛围。为甚么如此看重科技?因为这与中国国运密切相关,是「新冷战」分出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内地科技领域新贵涌现

二次大战以来,尖端技术一直操于美国之手。尽管这个事实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基本上都不会改变,但美国垄断技术的格局毕竟已有松动。最近,内地科技领域涌现不少新贵,人工智能、动画、游戏、机械人齐齐大爆发,其中DeepSeek更被誉为一项「国运级别」的科技成果。这些骄人成绩,不止令到那些惯于以滤镜观察中国的海外评论员赞不绝口,相信连中央亦对我国科技突破感到詑异。现时,中国创科阵容除了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小米、比亚迪等等,还有集体井喷的「杭州六小龙」,足证中国社会确实卧虎藏龙。

去年「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早前习近平主席又邀请大批科企高层出席民企座谈会,这些举动透露出甚么信号,已是清晰不过。而这份《政府工作报告》甚至将中央对业界的支持写得更为具体,包括要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等。大体上,这些都是中国做得相当不错,甚至相比美国已有一定优势的领域,但只要稍为自满,投资不足,便会被竞争者弯道超车。至于中国的基础科学,有论者认为比较薄弱,事实上确是如此,所以在这方面必需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埋头苦干。
容许「创新者多得」

根据许多国家的经验,推动创科发展,政府有角色,却不能由政府一手包办,关键还看人民,特别是年轻人的自主表现。梁文峰、王兴兴等新晋的成功,显然并非源于中国政府的精心设计,他们其实是在成名后,才受到政府和舆论注视的。中国社会还有没有类似暂时寂寂无闻的年轻人?有没有独角兽和瞪羚企业?肯定很多,假以时日,便会平地一声雷。

政府要做的,并非事无大小微观管理,而是适度引导,建立和维护一个有利于创新和公平竞争的法治化环境,厚植创科土壤,为那些年轻人提供用武之地。今次《政府工作报告》对此有不少着墨,包括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容许「创新者多得」。「创新者多得」的原则很重要,因为有了利益驱动,人才才会源源不绝涌现。

在特朗普2.0时代,美国必定升级对中国的技术围堵,因为它深知国家兴衰系于科技水平。就在李强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同一天,特朗普也在国会发表所谓「美国梦势不可挡」的演讲,扬言美国将要「征服广阔的科学前沿」。中国没有任何理由放松对前沿科技的关注和投资,今后肯定会将创科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因为这有助增加中国打赢「新冷战」的胜算。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