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立马迎战后来者 推4年医学课程抢滩
2025-03-04 00:00
推第2学位课程「搅局」味浓
除了公营医疗体系人手长期紧绌这一痼疾,我们还面临人口老化加剧、医疗需求有增无减的逼切挑战。根据政府前年所做的医疗人力推算,到了2030年、2035年和2040年,香港将分别欠缺1570、1400和1200名医生,足见未来十多年的考验相当严峻。
解决本地医疗人手不足的路径,不外乎增加「两大」学额、引入海外医生,这两招过往一直在做,但本届政府还决心落实一个建议,即在传统6年制英式医学学士课程之外,引入北美4年制第2学位医科课程,相关教学工作将由第3间本地医学院承担。对于其筹办,社会大体上乐见其成,毕竟这确实契合香港所需。
早于去年7月,港大医学院便宣布正在申请开办4年制第2学位临床医科课程,但相关讨论,毕竟不如建立第3间本地医学院那么火热,以致没有太多人理会当中可能涉及的竞争和利益分配问题。眼下,科大、理大和浸大已是摩拳擦掌,将于月中提交申办第3间医学院的方案,「两大」在这个时候突然杀出,快至9月即可开学,如此「弯道超车」,足令整场讨论发生微妙变化。
无可否认,「两大」的新动作很可能会牵引第3间医学院的筹备工作。港大医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世纪末,中大医学院则创办于1981年,两者均属经验丰富,软硬件都是一流的。特别是港大医学院,据其新闻稿介绍,师资和科研人员包括过百位全球首2%的顶尖科学家,甚至有32名学者膺选科睿唯安「2024年度最广获徵引研究人员」,占全港获选学者近1/4,足见实力之雄厚。反观,第3间医学院却由零开始筹办,师资、设备、捐款均未到位,甚至连建议书都未交。
须切切实实「错位发展」
当初,政府在引导有关第3间医学院的讨论时,明言希望它的定位是招收「第2学位」医科生,与主力录取高中毕业生的原有两间医学院「错位发展」,这样不仅不会引发所谓「争学生」的问题,反倒有助扩阔生源,丰富香港的医疗人力资源,甚至助力香港国际创科中心建设。可是,随着港大、中大亦推出4年制第2学位医科课程,「玩法」可能变得不一样,「两大」有必要想想如何才能符合政府的要求,切切实实做到「错位发展」。
在3间有意申办医学院的大学当中,科大的优势最大——无论在神经疾病、生物医学,抑或在人工智能医疗等领域,均有杰出表现。许多人都寄望科大在培养更多本地医生之馀,同时培育更多顶尖科研人员,以配合香港国际创科中心的定位。当条件雄厚的「两大」亦引入4年制课程,卖点相似甚至更好,那么科大将如何调整和变阵?说一句「欢迎竞争」也许只是客套话,更重要是证明自己有能力办得好第3间医学院。这一点校方可能要想想辧法。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