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赠医施药亦可成仙?

2022-08-22 00:00

啬色园于一九二四年在九龙西贡道设立中药局,开展赠医施药服务。
啬色园于一九二四年在九龙西贡道设立中药局,开展赠医施药服务。

第五波新冠疫情早前肆虐香港,逾百万市民染疫,导致公共医疗系统超负荷。部分团体为确诊者及康复者提供中医网上义诊及配药服务,如东华三院、博爱医院、浸会大学、医道惠民等中医团队。事实上,香港一直以来都有赠医施药的传统,其中道教团体参与度极高,其重视程度可谓超越其他宗教及慈善团体,本文希望藉此机会略谈「赠医施药」的善举与道教信仰的关系。

英治早期  西医并不普及

在英治早期,香港华人一般只向中医求诊,除因经济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医术的信任及对西医一无所知。在西医治疗普及化以前,香港只有东华医院与道教团体所成立的中医局为病者提供中医门诊治疗服务,其中田邵邨道长于一八八六年所创办的小霞仙院,便是香港早期最先开展中医服务的道教团体之一。小霞仙院内设「救生医局」,为香港民众提供上门诊症、辨症开方、施药治病的服务。一八九六年创办的从善堂,由吕祖等神明乩示药方,贫者不收分毫兼施药费。此外,啬色园于一九二四年开设药局,聘请医师驻诊,每日为善信提供赠医施药的服务,亦分文不收。

战后,通善坛开设义诊服务,一九四七年间龙天济道长诚邀数十位中医师为通善坛义务赠诊,善信只要凭着通善坛发出的赠医券前往求诊时便可免除诊金。一九七三年,金兰观亦积极开展医药救济活动,其赠医济世方式为乩示赠药、配制药方和赠医义诊。除上述道教团体外,亦有省躬草堂、万德至善社、省善真堂、松荫园佛道社、青松观、德教紫靖阁、竹林仙馆、飞雁洞佛道社等等都有赠医施药的传统。时至今日,啬色园中药局仍坚持一贯赠医施药的宗旨,每天为百多名病人服务。 

教徒行善积累功德

为何道教对赠医施药的善举尤为重视呢?这不得不从道教的根本精神说起。道教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一种力量,亦是宇宙万物造化的根源。然而「道」是抽象难懂的总原则,故此道教徒需以立德为根基,依「道」的原则,学习「自然无为」、「清静寡欲」、「柔弱不争」等等天赋之品德,从而证道、成道,与大道同心。因此赠医施药既是济世利人的一大善举,亦是德行的实践,更是积功累德的重要途径之一。诚如《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所云:「救治疾病,谓之道力。以力行道,谓之细积。以法行道,谓之达道……然救治百病,愈人疾苦,亦可得仙。」

早前疫情来势汹汹,香港道教联合会将抗疫物资派送至不同地区的会属道堂,让善信及基层家庭在疫情下获得适时的关顾,共渡难关。与其他各大宗教及慈善团体相比,道教与民生关系最密切,尤为重视养生、修炼、长寿、赠医施药和行善积德,以契合其尊道贵德的根本精神。
罗伟辉 香港地方志中心《香港志.文化部类》编辑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