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言】香港距离宜居城市有多远?
2021-11-29 00:00答案是一百零九平方尺。这段距离,成为一代又一代香港人跨越不到的鸿沟。「住得有尊严」是港人积压已久的期盼。香港现时人均居住面积仅为一百六十一平方尺,较新加坡的二百七十平方尺少一百零九平方尺,细三分之二。香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往往和新加坡竞争,但在「宜居」这项最基本的要求上,我们岂敢和新加坡攀比。我们高高举起的施政目标,已降到低得不能再低的「告别劏房」。劏房的人均居住面积是四十八尺。
今年十月,中大亚太研究所的民调显示,香港的宜居程度评分为五十二点一分,较去年九月有所回升。而英国《经济学人智库》今年公布的「全球宜居城市排行榜」,香港排名由则由三十八跌至四十九。这些评分升升跌跌,但居住在公屋的三百多万港人已是心如死水。他们多么渴望可以住大一点,但看到还有这么多劏房户望穿秋水入住公屋,公屋家庭又岂能抗议住得太小?
为免在局促斗室的压力下爆煲,港人唯有向「室外发展」。但香港的人均休憩用地只有二十七平方尺,远低于东京的六十二平方尺、首尔的六十六平方尺、新加坡的八十平方尺。而康文署辖下体育馆数目落后本港规划标准一成四,表演场地被拒率高达八成,难怪香港会入围「全球最劳累城市」以及「最谈不起恋爱城市」。
政府终于在上月公布的《香港2030+》最终报告中,提出要增加人均居住面积一至两成,提升人均休憩用地三至四成。要将这些动人心弦的目标化成实际,「北部都会区」与「明日大屿愿景」均是缺一不可。
这就是为何团结香港基金多年来一直倡议,香港需要的不是见缝插针、东拼西凑的零散地块,而是宏观系统、深思熟虑的全盘规划!
「城市始于求生存,成于求幸福。」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对城市的发展意义展开了探索。宜居城市的核心是人的幸福。因此,「以民为本」增加土地发展,制定一个保育生态、有利生产、宜于生活的规划,既是所有城市的共同愿景,也应该成为治港者一切工作的重要导向。
郑李锦芬
团结香港基金总裁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