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如何扩阔公务员治港视野?

2021-05-29 00:00

香港的公务员制度运作多年,被誉为世上最廉洁及高质,公务员职位更是不少毕业生的心水笋工。根据公务员事务局数据,去年有约一点四万人申请政务主任职位,年增幅近一成七;申请二级行政主任职位者更多,约有二点一万人,年增幅约一成一。但近年本港深层次矛盾严重,公务员就首当其冲被批评僵化、「离地」,无力带领香港走出困境。

公务员在选拔及晋升的过程中,均经过严格筛选及考核,特别是担任政务主任这类高级公务员职位的,不少更是来自名牌大学,成绩优异、学术背景良好者的精英,故个人能力毋庸置疑。但近年本港面对的经济及政治环境急剧变化,包括中国经济起飞、环球地缘政治变化、新媒体兴起等,惟公务员团队过往接受的训练着重其对部门的熟悉及行政能力,而非执政或政治定位;本港过往亦未有重视培训政治人才,如今把困境推卸在公务员身上,是对他们不公。

香港公仆重视程序细节,处事一丝不苟是港英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亦是顺利回归过渡的根基。历届政府问责团队及高官中,都有不少是公务员团队出身,亦导致问责团队仍抱有公务员式的行政思维,缺乏作宏观规划的能力,以致不少政策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待问题出现时才推出补救。

故港府未来应在这方面加强培训,特别是提高其对国情认识,才能更好把握大湾区发展的机遇,带领本港经济转型。笔者去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就曾于《星岛日报》撰文,建议港府与深圳市政府磋商,安排深圳的公务员空缺予本港公务员投考,并可于任职半年内返回原本岗位,以鼓励公务员尝试,扩阔其视野。近日港府总算朝这方向踏出重要一步,透露正与内地部门商讨加强本地公务员培训,包括与广东省市政府签订协议,让两地公务员互换「挂职」,相信对公务员的事业发展亦大有裨益。

公务员过往的考核、培训较为着重个人特别是语文方面的能力,但对于国情以至民生事项则有所忽略;公务员在三年试用期间内,除了应到内地单位「挂职」,亦应研究按其工作岗位关联性,安排于认可的地方服务组织实习,例如是有资格担任选委的地区扑灭罪行委员会、防火委员会,又或是政党、智库组织,待实习表现满意后才能得获长期聘用,使公务员可更「贴地」认识社会脉搏,日后成为治港的栋梁之才。

朱兆麟 黄展玮

香港政治及管治学院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