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对外防疫 本地仍宜从宽

2020-07-08 00:00

比起其他地区,香港的防疫战线守得很好,本已多天没有本地确诊,但不幸于前天「断缆」,昨天更出现九宗本地病例,显示传播链仍未完全切断。虽然疫情再发出警号,但从近月的感染情况看来,个案仍以外地输入为主,部分「漏网之鱼」可能成为社区感染源头,故政府首先要大力加固对外防线。至于本地实施的社交接触限制,只要市民能够保持戴口罩及个人衞生,应尽可能从宽,因为饮食、娱乐与表演等行业刚因「松绑」回复生机,如骤然收紧,将拖慢经济振兴步伐。对此,政府必须适当平衡,不宜因过度谨慎而「宁紧勿宽」。

科学对疫情应适当平衡

 香港这两天再现本地确诊,是三星期「零病例」之后的首次,引起了公众忧虑,而专家也指是第三波爆发,对此必须提高戒备。不过,今次疫情虽然出现反覆,但应客观地认清几个事实:首先,香港市民整体防疫意识已甚高,绝大多数人仍然保持戴口罩习惯,也十分注重个人衞生,而且有病徵人士都会立即求医检测,故持续多天都没有本地个案,显示这条「基本防线」守得很牢。因此,只要坚持下去,就不用过分忧虑。

此外,一些专家也承认,社区内的隐性感染者难以完全消除,要完全做到长期「零本地确诊」,切断所有传播链,令病毒绝迹,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只能在高度警惕的心理下,与病毒长期「共存」。基于此科学态度,防疫不应该采用「焦土式」的全封锁措施,令经济民生失去活力。比起其他城市,香港在防疫与维持经济活动之间达至折衷,算是相当成功例子。

除非香港突然出现大规模社区爆发,本地病例暴增,否则上述防疫策略应维持下去,不宜急剧转軚,回复「紧绑」状态。

高危区来客不容「漏网鱼」

  目前香港最大的防疫问题,是仍有大批居于外地的市民,由一些疫情高危的国家返港。此外,也有不少空运与海运人员,以及来自印尼与菲律宾的外佣,因工作需要出入境。这几类人人数不少,传播病毒的风险不低。

部分人员因往来频繁,可豁免检疫,却没有经过检测,可能与其他人接触而成为传播源头。一些由高危地区返港的香港居民,虽然在家隔离,但家人或受其感染,成为隐性传播者,在社区形成传播链。由印菲来港的外佣,也有机会把病毒带到雇主的家里。

面对这些风险,政府必须筑起更严密的防线,包括规定所有来自高危地区的入境者,都要隔离检疫及做病毒检测,特别是出入境频密的人士,更须如此。为此,隔离设施与检测能力都有必要迅速扩大和加强。

只要对外防线能做到无漏洞,市民又继续保持高度戒备,播毒的风险应该可控,对行业的限制就毋须过度收紧,让经济可重拾生机。

电邮: [email protected]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