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就从专业论专业

2020-05-20 00:00

本年度的历史科DSE试题,争论日久,不必再提事缘,直接入正题:支持这条试题的人士坚称这是「政治干预专业」,坚称这是经过专业拟题审题程序的。好,本文就从专业论专业。

一、程序的专业与实体的(substantial)专业并不是一码事。前者当然非常重要,但不等于从前者一定得出后者。何以试题一出,社会哗然,举国哗然?以至于常人都感觉这道历史题目有问题,而「专业的」教育人士反而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难道教育专业真的与社会大众的认知背离这么远?

二、利弊比较的功利分析淡化了道德判断的严肃性。历史和历史教育,至少可以分为辨识事实和道德判断两个层面。辨识事实,是先了解到底发生了甚么事;而道德判断,则是对已了解的事情做出一个是非功过、谁对谁错的价值判断。而这次历史科试题提到的在二十世纪上半段,日本对中国的利弊比较。利弊比较,属于功利分析,本身也混合了事实辨识和价值判断。首先,无论日本在这个时间段内,曾经对中国做出过甚么样的有利举动,其主调仍然是以侵略中国为压倒性的事实。个别日本友人和团体的确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做出了友善的支援,但一来他们不足以代表整个日本的国家行为,二来这些友善举动也无法弥补大大小小的侵略行动和战争行动对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人命损失。友善举动或许可以称之为利,但涉及人命的侵略事实却岂是一个「弊」字可以形容?这是需要作严肃的道德批判,而不是仅仅把它看成彷佛商业谋算那样的功利比较。当考试命题使用「利大于弊」字眼时,既模糊了谁才是国家行为的主体,更以功利思维淡化了对侵略行为和人命伤亡所应作之道德判断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这对学生的价值教育会有甚么样的影响?

三、把没有争议的问题假扮为可争议的问题。承接上一点,二十世纪上半段的日本对华关系,是非明了,毋庸置疑,这是二战后远东军事法庭在国际法上确认无误的。换句话说,所谓的利弊比较,根本就没有可争议的馀地。把没有争议馀地的定论,假扮为可以争议的开放式题目,那么请问到底想考生怎样作答?不要说这一题考生很容易分辨哪一立场容易作答。既然设计为开放式考题,就是预期正反两面皆可作答,请问在评卷参考marking scheme上,如何设定支持「利大于弊」的立场可以得到高分?可以公之于众,让大众来点评?如果考生只有作答反对「利大于弊」才可得到高分,那么这种开放式问题就等于变相设局误导考生,考生必须「猜」哪一种立场才能得到高分。请问培养学生这种「猜题立场得分」技巧,有甚么教育学的价值和意义?

邓飞(中学校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