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经时事分析】循环再造可保香港「水头充足」?

2020-05-04 00:00

香港缺乏天然湖泊,亦没有大型河流和充裕的地下水源,因此从广东省输入的东江水,一直是本港的重要水源。近年东江水的流量因气候变化而减少,令人担心会影响香港供水稳定。要应对问题,以再造水取代部分食水的功能,是其中一个方向。

本港供水三大来源 各有变数

目前香港的供水系统主要倚靠三大来源支撑,包括东江水、雨水及冲厕海水,而一八年全港的总耗水量为十二点九二亿立方米,三者分别占五成七、二成一及二成二。

上述三者中,由于本港的降雨量并不稳定,加上地势大多起伏不平,因此要收集及贮存雨水并不容易。以一一至一八年为例,全年集水量由一点零三亿至三点八五亿立方米不等,最高及最低相距逾两倍。

至于东江水,有研究指珠江流域的河流,包括东江的流量有可能受气候变化影响,将于本世纪末减少最多二成四,令部分人士担心会影响本港供水。不过,内地去年已启动工程,将西江水引入成为香港应急备用水源,相信能回应上述部分的忧虑。

当局一直希望通过探索可替代水源,而去年底批出第一阶段设计、建造及运作合约的将军澳海水化淡厂,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另一方面,当局亦正探讨再造水的用途。

根据水务署于一八年发布的《在香港供应循环再用水谘询文件》,再造水是指由家居中的浴室、厕所及厨房所排出的水,经收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再产生出可再次用作非饮用用途的水。

淡水冲厕占总食水用量6.7%

部分国家已将再造水应用于多个范畴,例如美国加州就将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灌溉公园植物、冲厕及商业建筑中的冷却塔等;新加坡则将包括再造水在内废水经过处理后,作工业及间接饮用用途。

在香港,再造水也有其应用潜力。以冲厕为例,现时香港的冲厕海水管网覆盖全港八成五人口,但在一八年全港按用水类别划分的食水用量当中,仍有百分之六点六,即约六千七百万立方米食水,用作临时淡水冲厕用途。

为节省食水,当局近年已将石湖墟污水处理厂的净化级别,提升至最高的三级水平,并增加其处理量,预期计画全面落实后可为新界东北地区五十万居民提供再造水作冲厕用途,每年节省高达二千二百万立方米的食水,即约全港每年食水总用水量的百分之二。

政府是否可以进一步扩大再造水的应用?上文提及新加坡将再造水视为当地重要的水源,现时占当地日常耗水需求约四成,预计于二〇六〇年或之前,比例将提高至五成五。

新加坡从〇三年起,陆续设立五家处理设施,将经处理的再造水转化为高阶循环再用水,并将其命名为「新生水」。现时新加坡「新生水」的水质已符合世界衞生组织就饮用水所订下的标准。根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当地有逾半用水供应予制造业,包括化工、生物科技及电子生产等用途,当中以对水质有更高要求的晶圆制造为主。

新加坡推广饮用再造水

此外,如遇上乾旱季节,新加坡当局会将小量「新生水」注入水塘,与水塘的存水混和,再输往水务设施,经过正常的处理程序成为食水,供应给市民饮用。不过,即使「新生水」符合饮用水标准,也不容易要说服民众接受,当地政府自〇〇年代初起,展开一连串公众宣传计画,甚至出动到时任总理担任「新生水」大使,公开亲自试饮。

现时香港的再造水以作非饮用用途为目的,而且早年当局就再造水试验计画进行的意见调查,只有不足一成市民接受饮用再造水。

虽然把再造水作饮用用途,在本港短期内似乎难以实行,但其实再造水在非饮用用途上,仍能协助节省食水。思汇政策研究所去年底发表报告指出,水务署只计画把百分之二点五的循环再用水,包括再造水、回收雨水及重用中水,作非饮用用途,建议当局订立更进取的愿景,把循环再用水作非饮用用途的比例提升至二成,估计可为本港节省一点九七亿立方米食水。

除加强宣传外,新加坡透过于水费中加入耗水税,让民众明白淡水资源的珍贵,以鼓励民众使用「新生水」。现时当地的住宅及非住宅水费每立方米总额,采取累进式收费,订于约十五至二十港元,而「新生水」每立方米的订价则为约九至十三港元。香港日后如果要推动民众使用再造水作更广泛的用途,或可参考新加坡的宣传手法及经济诱因。

话说回来,节约用水也是善用水资源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除了寄望政府开拓新水源,市民也可出一分力,确保香港的水资源用得其所。

(全文见智经研究中心网页:www.bauhinia.org)

智经研究中心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