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學生飼養的6隻蠶蟲去年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升空,蠶蟲返回地球後成功產下蠶卵,國家航天工程辦公室今把太空蠶後代轉贈給本地中學繼續飼養。有參與計畫的中學老師表示,蠶蟲適應力強,飼養時須留意環境的濕度和溫度。
去年10月,香港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的學生提出「太空養蠶」計畫,獲國家航天局接納,於神舟十一號升空期間,安排6隻蠶蟲跟隨升空。太空蠶返回地球後,順利產卵,繁衍後代。國家航天工程辦公室今轉贈12條太空蠶後代,予宣基中學繼續飼養。
宣基中學物理科及科研隊周穎熙老師表示,去年負責項目,現時已畢業的同學已經成為「養蠶專家」,得知轉贈消息後均感到興奮,將會重回校園,指導初中師弟妹飼養太空蠶後代。他又表示,飼養太空蠶後代時,較困難在控制環境的溫度和濕度,但太空蠶屬秋豐蠶品種,適應力較高。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麥鄧碧儀表示,這次是在中國航天發展歷史上,首次有昆蟲生物隨太空員升空,甚具意義。她表示,與中國太空科技人員討論時,最困難是研究如何在升空後,蠶蟲能在無人照料的情況下,自行生存72個小時,自己更曾「一度主動舉手放棄方案」,幸而科技人員堅持研究,最終獲得解決方案。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