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科學家張鋒獲阿爾伯尼獎 有望消除人類疾病

2017-08-16 23:39

張鋒曾因基因編輯技術榮登《時代》雜誌封面。互聯網
張鋒曾因基因編輯技術榮登《時代》雜誌封面。互聯網

被視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美國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昨日宣布授予5位在基因編輯方面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其中之一是「80後」、來自河北的華人科學家張鋒。張鋒也成為史上第2名獲得此獎的華人學者。組委會稱,該項技術「有望徹底消除人類疾病」。 現年35歲的張鋒出生於河北石家莊,現任職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是當下最受關注的華人生物學家之一。因4年前成功地首次在首次在哺乳動物內應用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率先獲得了美國專利,而成為學術界新星。 據了解,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別名「基因剪刀」,2012年Jennifer Doudna教授與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發表研究文章,確認CRISPR系統在體外實驗中能「定點」對DNA進行切割。

張鋒曾因基因編輯技術榮登《時代》雜誌封面。互聯網
張鋒曾因基因編輯技術榮登《時代》雜誌封面。互聯網

不過鑒於前人的研究局限於細菌,張鋒帶領團隊率先實現了突破。2013年,張鋒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首次在哺乳動物內應用了CRISPR系統,並確認它能建立起小鼠的疾病模型。此外,張鋒團隊也首次在人體細胞內成功地用CRISP完成了基因編輯。 去年,科學家成功應用張鋒研發的CRISPR技術去除了人類胚胎細胞中一個可能產生心臟病的DNA,這意味著未來遺傳類疾病、甚至癌症很可能將不復存在。正因此,去年10月,張鋒作為「下一代領袖」之一,登上《時代周刊》封面,他的入榜的理由是「用改造生命的技術,改變了科學」。 阿爾伯尼生物醫學獎由紐約州阿爾伯尼醫學中心設立,是全球生物醫學領域最知名、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獎金金額高達50萬美金(約390萬港元),僅次於諾貝爾獎,被視為諾貝爾獎「風向標」。該獎項旨在「鼓勵和表彰對提高人類健康和促進開創性生物醫學研究的非凡和持久的貢獻」。此前一位獲得阿爾伯尼獎的華人學者是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主任謝曉亮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