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西貢塌山泥封13村落 鞏固無期居民有排煩

2022-06-16 08:05

西貢北潭路上周三發生山泥傾瀉,導致封路一星期,影響十三條村近四百居民。
西貢北潭路上周三發生山泥傾瀉,導致封路一星期,影響十三條村近四百居民。

上周三大雨滂沱紅黃雨警告齊發,西貢北潭路發生山泥傾瀉意外,當局緊急封路,導致附近十三條鄉郊村落,近四百名居民與世隔絕,居民不能上班、上學及覆診,幸有熱心村民發起義載,又代長者購買糧食及藥物,才暫度危機。多名居民批評,事發至今一星期,當局才局部重開路面,被指反應遲緩處理失當。地區人士亦關注,除西貢外,新界鄉郊及港島南區遍設同類斜坡,建議當局在雨季來臨前加強巡邏,找出潛在危險斜坡,及早維修。記者 關英傑 林家希

一直跟進事件的西貢區區議會主席周賢明昨指,肇事斜坡二十一米高,工程人員為防斜坡頂部沙泥再坍塌,動用挖泥機挖去有坍塌風險的沙泥,共清理八百噸沙泥,並放置臨時混凝土護欄加固,又在傾瀉位置覆蓋帆布,防止沙土塌下。路政署連日在現場施工搶修,但連日下雨阻礙進度。他指,在剛過去的周日起,當局雖於每天早上七時起及傍晚六時起,各開放兩小時讓小型車輛及小巴行駛,方便居民出入,但仍有居民不滿開放時段太短,已向當局反映希望盡早完成復修工程。

唯一連接市區車路 大雨礙搶修

事發於上周三中午約十二時半,當日天文台先後發出紅色及黃色暴雨警告,長洲出現水龍捲,期間北潭路近北潭凹發生斜坡坍塌意外,大幅山泥淹埋上址一段單綫雙程來回行車路。西貢北約鄉事委員會主席李耀斌指,現場是唯一連接西貢市中心及西貢北部鄉郊的公路,封路引致海下、高塘、屋頭、土瓜坪、下洋、大灘、白沙澳、東心淇、高流灣、塔門、蛋家灣、赤徑及深灣共十三條西貢鄉郊村落的陸路交通中斷,近四百名居民受阻。他指,事發後一直留意各村落情況,特別是行動不便及病弱的長者,幸未出現急病求醫的驚險情況。

家住海下村的Amy指,當日情況十分狼狽,不少居民早上如常外出到市區或西貢市中心上班,因此中午接獲封路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因為唯一回家的路已封閉,無法回家。另有居民的子女早上外出到市區或西貢市中心上課,突然封路令他們無法回家,要聯絡親友代為接走,並留宿對方家中。至於她自己,當日亦外出到西貢市中心上班,但因封路影響,當晚要到親友家暫住。

村民徒步逾句鐘回家

事發後,當局恐防現場斜坡再有大規模坍塌,封鎖北潭凹至屋頭長達四百米路面的來回行車綫,進行清理及勘察,其後在清理沙泥後,開回一條行車綫供村民徒步出入。Amy指,翌日她致電包括民政事務總署等多個政府部門,都找不到關於事故的最新交通安排資訊。她憶述,事發翌日回家十分轉折,雖找到願意義載的鄰居,但自己先要乘車到北潭凹,再步行十五分鐘到屋頭,然後乘車回家。她指,曾有村民約不到義載車,結果乘車到北潭凹後步行到屋頭,再冒雨步行一小時回海下。

居民發起義載 代買餸送藥

另一名住在下洋村的村民阿強指,村民若要由各村落前往西貢市中心或市區,義載車只能載他們到屋頭,然後自行徒步到北潭凹才能召的士或其他車輛,但這段是上斜路,要跨過肇事現場,平日短短五分鐘車程,現時需要步行三十分鐘。他指,過去一星期持續大雨,成年人都感吃力,結果長者及小童,都被逼留在家中。

Amy亦稱封路下,海下村有如與世隔絕,村民不能往西貢市中心或市區上班、上學、買食物及覆診看病,政府部門未有提供最新消息,十分無助。她指,不少村民都駕車出入,因此往後幾日大家發起義載自救行動,亦協助老弱獨居長者及婦孺購買糧食及藥物,她自己亦是義載司機。她憶述,上周三起,居民在WhatsApp群組互報消息,如提供義載時段,以及報告乘車人數,十分齊心。同時受封路影響,她改為在家工作,另有村民要請假一星期。

高塘村村代表何先生亦指村民發起義載,但全村約一百多人中不乏長者,大家都擔心獨居長者,或行動不便的老弱村民,每日致電問候,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及是否需要補給糧食。他指,事發當日有一名老婦外出探訪親友,結果當日起要暫住親友家中,但該老婦患長期病需定時服藥,可是藥物留在家中,有熱心村民幫她找到藥物及拍照傳給其親友。

開渡輪疏導 被指不察民情

其後,當局加開黃石碼頭到馬料水的渡輪,希望方便受影響村民到市區。不過何指出,官員「離地」,因為自七十年代北潭路通車後,上述各村落村民已習慣乘車到西貢市中心再出市區,而非步行到黃石碼頭乘船。Amy亦指,若她採用當局提供的渡輪服務,要先由海下步行一小時到黃石碼頭,然後乘船到馬料水,再轉車到市區,十分轉折。她指,據知上述渡輪服務反應欠佳,推出不久後已暫停。何則批評,當局在善後安排上不察民情,如提供渡輪服務就是最佳例子。Amy補充,事發至今一星期,村內垃圾開始堆積,希望當局協調安排清潔工人入村,協助清理各垃圾站堆積的垃圾,避免演變成衞生問題。

事發一星期,至昨晚路政署才重開其中一條行車綫,至於斜坡修復無期。李耀斌認為,當局應盡快重修事發現場斜坡,讓居民回復正常生活,但他指事發斜坡採用的是七十年代流行的噴漿混凝土鞏固技術,這類工程若在連場大雨後可能因下層沙土流失引致倒塌風險,而同類斜坡遍設新界鄉郊,連港島南區如淺水灣及赤柱的斜坡亦採用這類技術,建議當局盡早勘察全港同類斜坡,找出安全隱患。

全文刊《星島》「每日雜誌」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 瀏覽
立即下載 | 全新《星島頭條》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