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派錢無問題競爭力堪憂

2020-03-02 07:38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財政預算案》派錢,所有年滿十八歲的香港永久居民身分都派一萬大元,有識之士自然擔心會否影響財政紀律。不過,香港的財政問題不在於一次過豪派幾百億元,而在於香港競爭力能否維持。

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大灑金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用了高達一千三百億元公帑,推行連串逆周期措施,惠民政策,林林總總。最矚目的是全港十八歲以上的市民每人獲派一萬元,另外還有代交租金、退稅、免牌費等,應有盡有。

《預算案》公布後,市民反應正面,評分比往年急升。方案贏得支持,不但在大手放水,還在於近期香港經濟出現跳崖式下跌,市民大有坐困愁城之感,突然間有巨款由庫房流出,對推動經濟以及解決市民的財政緊張,都有所幫助,故此連一向對派錢有保留的商界,這次都沒有異議。以一家四口為例,起碼派到兩萬元,加上其他津助,隨時等如普通家庭的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收入。在現時很多打工仔收入都減少下,政府全民派錢,不無幫補作用。因此,派錢的消息公布之後,除了一些人擔心要等很長時間才收到錢,以及反對派人士不滿政府把資源撥給警隊之外,公眾普遍歡迎,實在不無道理。

復甦難覓火車頭

對於政府開庫的做法,有些學術派比較關注原則問題,主要是擔心會否影響政府的財政紀律。政府今年一次派了千三億元,對於香港只有一萬多億元的財政儲備而言,這樣「大使」,財政儲備很快便會跌進警界綫。香港公務員大部分享有長俸,如果將長俸負擔折現計算在內,財政儲備可以派得幾多次不無疑問。

對於政府財政紀律,學者普遍認為只是一次性的派錢影響可控,公眾也不應預期政府年年都會派,理應不會造成財政的長期負擔。今年出現很特殊的情況,由於香港自去年六月起經歷了反修例引起的持續動盪,之後再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絕大部分的市民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政府全民派錢的措施,有客觀上的需要和適切性。

全民派錢對紓緩突發性的經濟壓力有幫助,學者卻仍擔心解決香港未來在競爭上面對的挑戰。香港社會經歷了大半年的社會動亂和新冠肺炎疫情,旅遊、零售以至物流業都備受打擊,尤其中港關係陷入了空前的低潮,很多專家學者都擔心能夠帶動香港經濟復甦的火車頭,不知從何而來,經濟動力很難恢復。 

陳茂波在一月初時表示,派錢將會令到新一個財年出現一千億元財赤,是歷來最高,而且預計赤字可能維持一段時間。對於香港未來經濟增長,陳茂波在上周三表示,香港經濟二○二○年面對極大的內外挑戰,短期內難言樂觀。考慮到財政措施的提振作用,預測今年香港經濟的實質增長為負增長百分之一點五至零點五。到目前為止,根本看不到香港在產業上有甚麼新的火車頭可以帶動經濟復甦。二○○三年沙士之後,香港經濟也是一蹶不振,全靠中央開通自由行,令到本地旅遊和零售業大旺,迅速帶動經濟反彈。未來疫情過去,帶動香港的火車頭又會是甚麼呢?

另外,《預算案》提到來年的房屋供應,來年賣地計畫共有十五幅住宅用地,預計可供興建約七千五百個單位。加上鐵路物業發展及私人發展和重建項目,預計全年的潛在土地供應可供興建約一萬五千七百個單位。住宅供應仍然十分緊張,過去大半年,香港經濟陷入衰退,樓價卻沒有相應回落,說到底還是供應太少。現時出現的情況比過去衰退更壞,經濟差,市民收入減少,樓價卻沒有下跌,市民買樓租樓甚至變得更難。
缺地擾民生礙發展

現屆政府上場,不經不覺已經三年,在土地政策方面,近乎交了白卷。上屆政府採取「盲搶地」政策,全力拼地,大地皮也好,小地皮也罷,都希望盡快發展,盡量增加房屋供應。今屆政府搞了個「土地供應大辯論」,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諮詢,搞出些長期策略,準備在大嶼山填海,但看政府現時的狀態,填海計畫能否啟動,已成未知之數,至於中短期供應,看來難有突破。上屆政府早幾年全力搶地所做出來的供應,已經差不多消化掉,擔心未來房屋供應又將出現瓶頸。

解決本地房屋供應短缺,幾年來只是一片喧鬧,浪費了不少時間,始終未見到具體動作,更談不上可以落實。香港的房屋供應一日未能解決,樓價高踞不下,對民生以香港整體的競爭力都會造成很大影響。
香港的真正問題,不在於派不派錢,或者財政儲備多了還是少了,而是在於本地產業發展環境,是否能夠真正維持到香港的經濟發展動力,確保將來在有足夠的資源去應對逆境。(特約作者:陳約翰)


全文刊於《星島日報》「港情周記」專欄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