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美專家福奇:新冠變種層出不窮 染疫人群再感染

2022-04-17 16:12

美國紐約州衞生部門警告,變種新冠病毒Omicron(奧密克戎)BA.2的兩個新分支BA.2.12和BA.2.12.1,正在州內迅速傳播。

衞生部門指,新變種的傳播速度比原來的BA.2快23%-27%,現時2款新變種已佔紐約州約80.6%的新增感染個案,是新病毒在美國造成「重大社區傳播」的首個案例。當局建議居民在復活節期間,注意防疫安全建議,並在室內配戴口罩。

鑑於紐約州病例增長遠高於全美平均水平,兩周內平均每日新增個案甚至翻了一番,衞生部門一直調查原因,最終確定這兩款新變種是新增病例飆升的元兇,目前尚未清楚它們的致命程度會否比BA.2高。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創新基因組學研究所專家Stacia Wyman表示,新的子變體與BA.2的顯著差異是增加了S:L452Q突變,該突變與免疫逃避有關,而休斯敦衞理公會醫院副教授Wesley Long則認為,時間會證明新變種會否取代BA.2,但就目前而言,市民無須驚慌。

值得留意的是,所謂「免疫逃避」是指病毒能繞過人體免疫系統,從而感染人體細胞,意味著曾感染新冠病毒,或已經接種疫苗的人群都可能再次遭到傳染。

據GISAID網站數據,自今年1月以來,美國至少有50個州和地區發現BA.2.12和 BA.2.12.1,英國、印度、德國和加拿大也陸續出現它們的身影。

除此之外,世界衞生經織亦正追蹤Omicron的新亞種BA.4和BA.5。世衞新冠疫情技術部主管范科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周四表示,已在博茨瓦納、南非、德國和丹麥等國發現BA.4和BA.5,但它們沒有比Omicron原始病毒株更具傳染性或致命性。她強調,世界需要一個非常強大的監測系統,並要保持追蹤、分享和分析能力,從而應對可能即將發生的新冠病毒變異。

BA.4最早於1月10日在南非出現,截至4月8日,南非報告41例BA.4,丹麥報告3例,博茨瓦納報告2例,英格蘭和蘇格蘭各報告1例。至於BA.5,截至4月8日,南非已報27例,博茨瓦納本周也報告5例BA.4和BA.5。從數據顯示,兩個新亞種有明顯的地理分佈,同時具有潛在的「免疫逃避」特徵,要待進一步研究確認。

不單止BA.4、BA.5和BA.2兩個新分支,Omicron重組變體XE近日也進入大眾視線。XE是Omicron原始毒株BA.1和變體BA.2的組合,最早於1月19日在英國發現,目前已擴散到美國、泰國、印度、以色列、澳大利亞、日本。新聞網站The Conversation文章稱,可能與國際旅行有關。

英國衞生安全局表示,病毒重組並不罕見,早前曾發現幾種重組變體,例如Deltacron(德爾塔克戎),但最新數據表明XE可能更具傳染性。截至4月8日,英國已發現約1179例XE病例,高於3月25日的637例,幾乎翻了一番。XE的傳播性比BA.2高12.6%。

據世衞官員范科霍夫的說法,世衞正密切關注,但XE目前未有較嚴重的變化,尚未能將其視為「引起關注或感興趣的變體」。加州科學院科學負責人Shannon Bennett亦稱,從公共衞生的角度看,XE的傳染性和「免疫逃避」尚待確認,不能過早下結論。

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名譽教授巴利·布魯姆(Barry Bloom)表示,實現這一目標的一種方法是制造更好的疫苗,或者,期待新冠病毒「進化得更不致命」。相比布魯姆,更多人願意採取更悲觀的角度,分析新冠疫情。

美國《福布斯》雜誌指,層出不窮的新變體提醒人們,還未到與大流行和防疫措施說再見的時候。拜登政府前衞生顧問邁克爾·奧斯特霍爾姆(Michael T. Osterholm)本周表示:「我們可能已經與病毒和解了,但病毒並沒有與我們和解......很明顯,隨著新變種的出現,病毒不會很快消失並進入休眠狀態」。

而事實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早於2月時指出,病毒變異是一個生物學的特性,新冠也是變個不停,大的變異會幾個月出現一次,是其生物學的特性。吳尊友對2022年終止新冠流行的說法,並非特別樂觀,而是謹慎樂觀。他認為從流行病學角度,目前不支持目前全球流行的第四波疫情是最後一波的新冠疫情,Omicron也不會是最後一種新冠病毒,未來或許有新的變異體產生,造成新的流行。

15日,白宮首席醫療顧問福奇在CNN的採訪中直言,傳統的群體免疫概念可能不適用於新冠病毒,原因在於新冠病毒容易變異,兩年多來,已經出現了5個單獨變種。他認為,目前沒有足夠的人群接種新冠疫苗,再加上現有疫苗和免疫並非持久,這些因素會導致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福奇的說法對某些鼓吹群體免疫的專家,可謂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編按原題為「美專家福奇:群體免疫概念或不適用 新冠變種層出不窮 染疫人群再感染」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