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喉|《紐約時報》: Omicron不是大流行的結束 但會帶來改變 但「只有健忘的傻瓜才會在疫情中做出承諾」

2022-01-22 16:12

西方開始流行認為Omicron (奧密克戎變種病毒),是大流行的結束。但美國《紐約時報》,卻不認為是這樣。

《紐約時報》認為奧密克戎很容易傳播,而且傳播得很快。 奧密克戎的飛速傳播可能會對疫情的未來產生重要影響。通過迅速感染大量人群,它也促使人體迅速產生免疫力。這有助於使新冠肺炎成為一種更易於控制的疾病,因為免疫可以提供針對未來疫情的保護。確實意味著在奧密克戎浪潮之後,情況會有所不同。

來自英國和南非科學家的數據表明,人們的免疫系統在處理新冠病毒方面的經驗越多,它們受到的保護就越好。

《紐約時報》話,無論是暴露於病毒還是接受疫苗,每一次都會降低隨後發生重症的可能性。這是因為每次我們的免疫系統「看到」冠狀病毒外部的刺突蛋白,對它們的反應能力就更強。刺突蛋白是所有新冠疫苗的目標。平均而言,隨著時間的推移,感染會變得不那麼嚴重,這不僅是因為病毒正在發生變化,還因為我們的身體變得越來越善於處理它。

但不能保證這種模式會繼續下去。因為免疫力會減弱,而且病毒會進化以避開免疫保護。不過迄今為止,科學家們所看到的所有證據都表明,對重症的防禦是有作用的。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下一輪病毒(肯定還會有下一輪)可能會減弱,這意味著對醫療系統的影響就不會有那麼大了。

《紐約時報》認為,其中一些效果已經在發揮作用。你可能聽說過奧密克戎不如德爾塔嚴重。看起來的確是這樣的,但如果考慮到免疫力在預防重症中的作用,差別就沒有那麼大了。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的奧密克戎激增期間,病例數和死亡數之間的差距很可能是因為從先前免疫中獲得的保護。例如,感染奧密克戎的南非人的癥狀可能不太嚴重,因為很多人都曾經感染了德爾塔。

並非每個人都受到同樣的保護。雖然從先前感染中獲得的免疫力有助於預防疾病,但並不像與疫苗接種相結合那麼有益。對於未接種疫苗、對病毒沒有免疫力的人來說,奧密克戎仍然可以導致重症。美國有太多人沒有接種疫苗。注射加強針的美國人數量也遠遠少於應有的數量,尤其在年長的弱勢群體中。這可能是美國疫情似乎比英國等國家更糟的部分原因。這一點可以通過將英國與麻薩諸塞州最近的死亡率數據進行比較來了解。英國的人口大約是該州的10倍。英國報告平均每天有大約260人死於新冠肺炎,而且還在上升。麻薩諸塞州每天報告約50人死亡,這意味著該州的人均死亡人數約為英國的兩倍。並非巧合的是,麻薩諸塞州的人注射加強針的比例低於英國人。

《紐約時報》認為,感染奧密克戎後獲得的免疫力,很可能會提供更多針對未來疫情和變異株的保護,這是使新冠成為一種可控制疾病的重要一步。

但奧密克戎產生的免疫力不會導致病毒滅絕。疫情不會以病毒被消滅、人們鑼鼓喧天地慶祝並高舉「任務完成」的橫幅而告終。病毒不會消失,而是會導致疾病的性質發生變化,以至於人們認為這是可接受的風險,並且在這一點上人們會意見不一。目前在許多州,住院人數已超過去年冬天的高峰,每天約有2000人死亡。這是可接受的嗎?

《紐約時報》認為,任何人都不應該自信地斷言奧密克戎標誌著疫情的結束,但我們應該相信,未來的感染激增,無論是因為奧密克戎還是接下來出現的其他變異株,發展為重症的人數會比以前少。這並不是說重症率是唯一重要的衡量標準。例如,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確定奧密克戎對長期新冠癥狀(long Covid)的作用。奧密克戎造成的破壞並非微不足道——不堪重負的醫院和關閉的學校表明了它的影響。

《紐約時報》話,前方將會更加光明。但正如世界在過去兩年中所學到的那樣,只有健忘的傻瓜才會在疫情中做出承諾。

深喉

 

原文刊於《巴士的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