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中港回復人流的先機
2021-02-22 02:32疫苗到港之日,港股雖然大跌,但本地零售股卻仍能逆市上升。市場既是憧憬社交限制可以在注射人數增加後放寬,同時也是期望中港人流回復,為本地消費行業帶來活水。
憂自由行好景不再
對於中港人流回復的機會,零售業人士意見分歧,除了本港能否搶到足夠疫苗,以及市民願意接種的比例是否夠多外,內地人是否願意再到香港消費,也是一個問題。
悲觀派認為,一年多前開始爆發的社會運動,演化為劇烈的中港矛盾,部分港人仇視內地客,這些訊息在內地造成負面影響,很可能削弱他們來港消費的意欲,反正外出旅遊旨在尋開心,何必要到一個不歡迎自己的地方?與此同時,中港人流斷絕接近一年,內地人被逼適應不來香港的日子,將來就算恢復,以香港消費高昂的模式,他們會不會從此斷癮不再來呢?過去一年本地鋪位價格拾級而下,既是疫情和網購的打擊,商戶覺得自由行好日子將一去不返,同樣是重要原因。
否極泰來事在人為
樂觀派則持相反意見,認為現時美歐疫情嚴峻,中國對居民前往這些地區的限制應比香港嚴。在缺乏外遊機會下,只要香港開通,有可能出現報復式的旅遊潮,特別是內地高檔消費者本來興起直接到歐洲購買名牌,當歐洲仍然去不得時,香港有機會「執死雞」否。以中國人口之多,縱然有部分人因為印象問題不來香港,只要通關恢復往來,香港仍是不愁內地客源。
零售業兩個講法各有理據,究竟那個作準,其實是事在人為,若然香港能夠在防疫上做足工夫,社會氣氛又能夠保持穩定,當然有條件否極泰來,相反,若然不珍惜機會,錯過了爭取中港通關的先機,後果就只能自己承擔。
齊秀峰
架勢堂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