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針 振經濟
2021-02-17 03:32憧憬控疫股市升
新春期間,本地控疫未有放鬆,加上假日關係,確診個案跌落單位數,政務司司長張建宗還搶報佳音,說有可能不待清零,中港就可以通關,於是送了股市一程順風車。
從疫情發展角度,去年底各國先後批准緊急應用不同款的疫苗。內地由傳統的滅活疫苗到較新的病毒載體疫苗都陸續投入應用。按照各國大方向,估計未來當注射人數達到某個水平,就不會再限制社交距離,畢竟美歐等國受疫情打擊,經濟內外交困,已不可能再等。
農曆年期間,港人見面話題之一,就是打不打疫苗,從各種調查以至日常交流,似乎港人對注射疫針傾向保守,不少人鼓吹有針你先打的想法。
想防疫要自己打
港人對打疫針傾向保守,有說因為本地疫情不算嚴重,既然染疫風險不高,自然寧願觀望,認為遲打為妙。
從科學上說,疫苗作用是壓抑發病徵象,故此只會是注射者獲得保護,誰人打誰人可以有防護,沒有打的就仍然有中招風險。換言之,打疫針沒有其他人可以替代,誰想減低染疫死亡或有後遺症,都只能自己打針。
個人打針有本身條件和考慮,從集體來說,整個社會要有相當比例,譬如五成人注射,才能產生所謂社會護盾的效果,可以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日常社交和經濟活動受到影響就會減少。在社會競爭力的角度,能夠盡早達成目標注射,經濟活力回升應該就會較快。
官員講解要貼地
現時,社會上仍然有很多人對注射有誤解,部分人不明白推廣疫苗的宏觀效益。港人喜歡投資買股,他們見到股市升,多數會覺得高興,但不是人人明白注射疫苗成效和民生的關係,怎樣能夠令市民大眾知道當中利害,就要主政官員拋開避事心態,多從貼地角度進行講解。
齊秀峰
架勢堂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