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遊艇「豪宅」進駐放租掀避風塘船牌炒風 固定泊位電纜供電七百萬天價求購
2020-08-18 07:32記者 郭增龍 李卓穎
在遊艇買賣討論區內,近月不時出現「住家艇」出售及出租的訊息,逾七十呎長的遊艇共有五房三廁,實用面積二千五百呎以上,內里裝潢與家居單位無異,叫價僅二百萬元,如將住家艇當成真實單位,即實用呎價低見八百元,絕對是天價樓市下的奇葩,吸引不少人留言查詢詳情。
月租二萬八 泊位費萬五
記者上月邀約其中一艘停泊在筲箕灣避風塘的住家艇船主邱先生「睇樓」,他稱住家艇可租可賣,月租叫價二萬八千元,賣船則開價一百八十萬元,但他表示,船隻目前停泊的位置由其擁有,買家購船後,須向他繳付一萬五千元的泊位費,「我開價一萬五千已經很平,這個泊位有水有電,電力是在岸上拉電纜過來,電壓穩定,不像西貢、觀塘避風塘的泊位,用發電機供電,很容易跳掣(電力中斷)。」
邱先生更提起一八年愉景灣遊艇會翻新,要求所有遊艇駛走的事件,指最少有二十艘住家遊艇事後搬至筲箕灣避風塘,向不同人租用泊位,並向記者保證購入住家艇後,不會被逼遷,「個泊位是我幾年前買的,我繼續租給你就無問題。」
「曬家艇」牌全港僅二百個
不過,海事處一直強調,避風塘屬公眾設施,所有本地船隻均可進入及停留,買泊位之說從何而來?多名漁業人士向本報確認,該住家艇停泊的位置,是俗稱「曬家艇」的固定船隻泊位。香港漁民近岸作業協會主席黎帶喜指出,「曬家」與傳統出海打魚的漁民不同,他們購入魚類曬成鹹魚出售,由於毋須出海,昔日獲發固定船隻牌照,並在避風塘有指定泊位,其泊位當年更獲准從岸邊連接電纜供電。直至近年,「曬家」行業式微,有人看準這些泊位有齊水電,於是積極購入牌照,再將泊位轉租予遊艇,成為極謀利的生意,「曬家牌七年前八萬元左右就買到,最近有人叫價七百萬買。」
七百萬的叫價看似誇張,但屈指一算亦不無道理。黎帶喜表示,近年購入曬家艇的人士均會用盡空間,停泊最少兩艘遊艇。如以每艘遊艇租金一萬五千元計算,每年租金回報率逾百分之五,隨時比買樓收租還要高。
「曬家艇」泊位值錢的另一原因,是市場供應極有限。據了解,電力公司過去數十年已絕少向避風塘停泊的船隻批出電表,目前全港只有筲箕灣避風塘及香港仔避風塘有電力提供的固定船隻泊位,綜合業界估計,兩個避風塘加起來的泊位總數不足二百個,有價有市亦不足為奇。就此,海事處表示,截至七月底,共一百一十五艘固定船隻停泊於筲箕灣避風塘及香港仔避風塘內,港燈則表示,目前於兩個避風塘提供約六十個電力帳戶與浮躉、船隻或艇。
「一拖二」出租月賺三四萬
香港仔漁業海鮮商會主席陳富明不諱言,香港仔避風塘內有人每月收取逾萬至兩萬元服務費,讓遊艇停泊於固定船隻的兩側,「那些泊位只是固定船旁邊有鬆動的公家位,香港仔不少固定船都『一拖二』,空間較多的更讓三四隻遊艇停泊。」他表示,部分固定船隻由改為經營遊艇生意的漁民二代持有,單靠出租服務即獲得厚利。
除了固定船隻,陳富明表示,香港仔避風塘也有同樣獲批長期停泊的遊艇「船鋪」,現時海事處再無批出相關牌照,「船鋪」買少見少,連船隻出租每月可收取三、四萬元租金,惟若涉及買賣泊位,有關許可證要向海事處申請轉換其他船隻的難度甚高,以往持有人只得通過公司轉讓形式出售持有停泊許可的遊艇。
政府倘執法未必獲賠償
從事遊艇買賣的張先生(化名)認為,除了香港仔、筲箕灣及觀塘外,其餘的避風塘均遠離市區,不方便出入。縱然近年不少住家艇停泊觀塘避風塘,但他直言當地並無水電配套,住家艇需要停泊至浮躉旁邊,由浮躉內的發電機供電,令電力穩定性不足,而停靠於浮躉的住家艇,需要繳付每月一萬多元的「管理費」,以獲取水電及日常管理。
縱然有人利用公眾避風塘進行出租及船隻管理等的謀利生意,但海事處認為,船隻在避風塘內靠泊在另一艘船隻旁互相照應的做法常見,並沒有違反現行海事法例。此外,海事處亦未有回應是否發現固定船隻牌照有炒賣情況,僅指過去三年共錄得二十二宗與筲箕灣避風塘及香港仔避風塘固定船隻有關的轉讓記錄。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坦言,固定船隻牌照買賣跟寮屋買賣相似,因避風塘泊位業權屬政府所有,若政府有意收回泊位,相信買家未必會獲得賠償,當中風險比「買農地送寮屋」的交易更高,買家有更高機會「血本無歸」,「避風塘本應是流動泊位,遊艇預計不住人,收地時趕走船主都不會提供恩恤安置或特惠津貼。」
每日雜誌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