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不完的愛︱東江縱隊的英雄壯舉:秘密營救文化人
2025-03-09 08:00
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資助新界青聯發展基金會主辦的「港」不完的愛 — 青年正向思維計劃,以國家安全和愛國愛港的傳承為主軸,讓青年透過參加昔日東江縱隊和香港警察的各項活動,幫助香港青年培育正確價值觀,加強國民身分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一起說好香港故事。
以下是參與青年在活動後所撰寫的感受: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於日軍侵略之初,日軍隨即展開了對知識分子的大規模追捕行動。於是就出現了秘密營救文化人行動,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在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秘密大營救開始,香港各地紛紛出現了秘密的庇護所,由熱心人士自發成立,收容並照顧著這些知識分子,與此同時,地下游擊隊也迅速策劃了一場精密的營救行動。
在嚴密的保護下,東江縱隊展開了一次大規模的秘密營救行動,他們跨越種種難關,越過日軍的崗哨和搜查、土匪的干擾,陸續將文化人從日軍嚴密封鎖的下轉移到了東江縱隊控制下的安全地帶。這些默默付出的英雄們,通過游擊戰,包括麻雀戰、圍困戰、破擊戰、襲擾戰、伏擊戰襲擊戰,來進行秘密營救、庇護,成功保護了香港許多寶貴的文化資源。他們先後救出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共300多人 ,無人被遺留。這次的英勇事蹟,不僅讓香港的文化根基得以延續,更成為香港人民抗日精神的寫照。
根據統計,這次行動中,被營救的知名人士包括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夏衍、沈志遠等。此外,營救隊伍亦營救了少數國民黨軍政官員家屬和其他知名人士,包括國民黨第七戰區司令長官余漢謀夫人上官賢德、南京市長馬漢超的夫人和妹妹、電影明星胡蝶等。
東江縱隊的這些行動體現了愛國情操,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以生命去捍衛民族瑰寶,成為可歌可泣的英雄。我們應該牢記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銘記這些英雄的壯舉,將這種精神傳承和發揚下去。
撰文﹕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楊心蕾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