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街,再見了》 平價購物天堂|映畫說香港
2024-12-13 14:00
香港有很多街道命名的方法,有以前香港總督為名的例如砵甸乍街、彌敦道;有以花草樹木為名的例如櫻桃街、橡樹街;有以中國地方為名的例如廣東道、漢口道等等,不少都鼎鼎有名。其中曾經輝煌,廣為外國遊客所知的,有正式名稱為通菜街的「女人街」。廖啟智2021年上映的遺作《女人街,再見了》,就以這個曾經的平價購物天堂,作為故事的背景。
電影《女人街,再見了》劇照:
相關新聞:遺作《女人街,再見了》終上映 廖啟智演活潦倒小販街頭教仔
別名源於賣「女人衫」
比起通菜街,「女人街」這個名稱應該更為人所熟知,這條街是香港其中一個小販認可區,由於最初主要售賣女性服裝為主,所以就被稱為女人街。為何這裏會變成小販認可區?這是因為1970年代全球石油危機造成香港經濟蕭條,多人失業,為求生計,不少人都成為了流動小販。
只是當時的小販在沒有管理下,檔販之間自有不少衝突和矛盾,以及不少衞生問題,又產生了不少官民衝突。是以1975年,政府訂立女人街為認可小販區,務求緩解前述的問題。
認可小販區的訂立之初,依然有不少問題存在,不過隨着政府漸漸加強把關工作,女人街變得比較有秩序,算是井井有條。這一點,可以在1980至90年代初,筆者的親身經歷證明:當時,女人街的其中一端與廣華街交匯的一邊,前柏裕商業中心/家樂商場(現家樂坊)門外,有大量無牌流動小販,就依然出現非常多的小販間或者官民之間的衝突。
相關新聞:花園街火警|單位存放大量毛巾 疊到天花擺出走廊 住戶投訴阻塞走火通道
見證時代變遷
最早的女人街,小販擺檔還是要「先到先得」爭位,到1980年代,為了要作出更嚴格的管理,政府決定發牌,筆者親人也是獲得一個固定攤位的其中一員。大家在還沒搭鐵棚前的女人街上,看到一格一格的黃色框框就是我們的固定檔位,上面還有一個數字,就是檔主所屬的位置。以筆者的經歷來說,女人街在這些年來有很多變化,見證着時代的變遷。現在大家見到女人街多是擺賣平價流行產品,但以前可不是這樣。
如前所說,1975年小販區成立之初,這裏多售賣女性服裝,直到1980年代開始走向多元化,例如筆者的家人就曾經賣過新鮮水果,每天還要把冰塊搬來搬去,保持水果的新鮮。後來,也有攤位售賣冒牌服裝,畢竟當時的版權意識並不足夠。1990年代至2000年代以後,貨品種類更多元。一眾檔主以小本經營,儘管有帆布棚稍為遮擋,但是始終沒有冷氣,也不好遮風擋雨,經營環境其實極辛苦,都見證了小市民拼命謀生的態度。
女人街還見證了香港零售經營的困難,近年受到網絡購物或內地淘寶影響,檔主的收入可謂大受打擊。另外,檔主每日都要將鐵棚及貨品收起,收納在鐵車內並推回倉庫,這些倉庫(我們俗稱「車房」)又是這個產業的衍生生意。此外,從前我們都是由檔主親身去搭起那些棚,但是現在已經改由南亞裔的僱員幫忙處理。
相關新聞:海關連續兩周掃蕩旺角女人街攤檔 拘4檔主檢300萬元冒牌貨
已有超過九成的本地小販,經政府所利用的公共資源,採用了全新排檔設計:
小話題.大辯論
注入新動力
在《女人街,再見了》中,衫佬(廖啟智飾)和大力妹(劉心悠飾)的檔攤好像經常都沒甚麼人光顧。如果由你去重新規劃女人街,你又會加入甚麼元素,為女人街重新注入動力?
文:漫遊者,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及公眾歷史文學士碩士、英國紐卡素大學世界政治與流行文化文學碩士,曾擔任香港漫畫、手遊及中國動畫編劇,著有《看見港漫:香港漫畫的過去與未來》一書。
圖:星島圖片庫、香港自遊樂在18區@民政事務總署、J.C.DISI@香港理工大學
相關文章:
何明新 - 「狗王」與香港老味「炒栗子」 在市政事務署和食環署的「一般事務隊」|猛料阿Sir講古
映畫說香港系列:
相關新聞:
無牌流動小販
上水站外無牌攤販大賣$5燒賣、魚蛋 摺凳/膠盒擺檔簡陋到嚇親人 網民憂變下個東門
無牌熟食小販|食環署北區試行錄像蒐證執法效果理想 正考慮擴大至其他地區
食環署透過錄影蒐證對無牌熟食小販執法 天水圍拘5人檢6手推車
農曆新年|黃大仙下邨現「圍欄陣」 房署 : 無牌小販即場煮食構成危險
深水埗警方新年前後一連十日 掃蕩街邊地攤違泊車輛 清逾650公斤雜物
東張西望丨74歲鐘錶匠錯失重建安置登記 變三無小販:死都要死喺觀塘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