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灣區|南粵先賢 念茲在茲盛德懿範 之四

2024-12-12 14:00

進入千禧年的2003年,廣東開始公開選舉在嶺南歷史上(包括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值得後人景仰的名人。他們有盡瘁桑梓者,種惠故土;有引領前行者,聲名遠播;也有宦遊入粵者,加惠嶺海。今期繼續介紹明至清代的南粵先賢。

大明第一清官 海瑞

海瑞是明代的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他幼年喪父,在母親的嚴格教導下成長。海瑞35歲中舉,次年開始出仕,歷任都有作為,且清廉不阿,逐有「青天」之名。51歲時海瑞奏呈著名的〈治安疏〉,批評天子諸多弊端,後來雖赦免出獄,但宦海沉浮不受重用,72歲終於任上。

海瑞(1514年1月23日—1587年11月13日),圖為廣州都城隍廟中的海瑞塑像。
海瑞(1514年1月23日—1587年11月13日),圖為廣州都城隍廟中的海瑞塑像。
位於北京昌平十三陵的昭陵,東配殿的「海瑞生平事蹟展」中的海瑞像。視覺中國
位於北京昌平十三陵的昭陵,東配殿的「海瑞生平事蹟展」中的海瑞像。視覺中國
海南省海口市的海瑞墓之海瑞陳列館
海南省海口市的海瑞墓之海瑞陳列館

嶺南第一名臣 翁萬達

翁萬達是明代中期的潮汕人,「嶺南第一名臣」是明世宗對他的評價。他於28歲時就得中進士,此後數年任職戶部,「以廉法著稱」。35歲的翁萬達出任梧州知府,聲績大著,當時恰逢安南國(今越南)篡位稱制反叛朝廷,翁萬達為征南副使,兵不刃血就迫使安南乞降。隨後轉任宣、大總督,讓蒙古韃靼部雖控弦數十萬,仍不敢南犯,功勳卓著。

翁萬達(1498年—1552年)
翁萬達(1498年—1552年)
翁萬達出身寒門,明世宗褒其為“文足以安邦,武足以戡亂”、“嶺南第一名臣”。
翁萬達出身寒門,明世宗褒其為“文足以安邦,武足以戡亂”、“嶺南第一名臣”。

薊遼督師 袁崇煥

袁崇煥是明代末期的東莞人,於35歲考中進士,38歲時請纓抵禦後金。公元1626年,袁崇煥在寧遠阻擋後金汗努爾哈赤的攻勢,取得寧遠大捷,次年再次取得寧錦大捷。公元1628年,袁崇煥誓言「五年復遼」,督師東北防務。公元1629年冬,後金汗皇太極大舉入塞,繞過袁崇煥在薊州的防線,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煥回軍苦戰解圍,但也因此事被崇禎帝逮捕下獄,終被處死。

東莞市石碣鎮水南村的袁崇煥紀念園:

袁崇煥(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圖為袁崇煥家鄉東莞的袁崇煥塑像。
袁崇煥(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圖為袁崇煥家鄉東莞的袁崇煥塑像。

抗清探花 陳子壯

明末的陳子壯是廣州府人士,年僅24歲就考中探花,累遷至禮部侍郎。李自成攻破北京,南明弘光政權建立,陳子壯出任禮部尚書。聯合陳邦彥、張家玉等起兵抗清,拖住清軍在廣東的全部兵力,使之不能西進,堅持作戰10個月,最終為清軍所破,兵敗被俘,寧死不屈。被後人尊三人為「嶺南三忠」。

陳子壯(1596年—1647年)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文武雙全、忠義一生。圖為家鄉廣州沙貝陳氏祠堂前的陳子壯塑像。
陳子壯(1596年—1647年)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文武雙全、忠義一生。圖為家鄉廣州沙貝陳氏祠堂前的陳子壯塑像。

嶺南三大家之一 屈大均

屈大均是明末清初的廣州府番禺縣人。公元1646年(順治三年)清軍陷廣州,屈大均參加其師陳邦彥以及陳子壯、張家玉的反清鬥爭。公元1683年鄭成功之孫鄭克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移志於對廣東文獻、方物、掌故的收集和編纂。屈大均為言志,棄傳統的「嶺南」稱謂而不用,採用「廣東」作書名,著有《廣東文集》、《廣東文選》、《廣東新語》等作品。

屈大均(1630年—1696年),明末清初學者、詩人,「嶺南三大家」之一,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
屈大均(1630年—1696年),明末清初學者、詩人,「嶺南三大家」之一,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
屈大均塑像
屈大均塑像

嶺南三大家之二 陳恭尹

陳恭尹是清初抗清名士順德陳邦彥之子。公元1646年清軍陷廣州,陳邦彥舉兵抗清兵敗被斬,全家僅陳恭尹僥倖逃脫。此後陳恭尹一直奔走在抗清的戰線上,直至公元1662年南明永曆帝被清廷俘獲處死才潛居家鄉。抗清的失敗讓陳恭尹意志消沉,移志於詩詞歌賦的創作,與友人結成詩社相互唱和,被時人稱為「嶺南七子」。同時他擅長書法,時稱清初廣東第一隸書高手。

陳恭尹(1631年—1700年)畫像,攝於南粵先賢館。
陳恭尹(1631年—1700年)畫像,攝於南粵先賢館。
1650年清順治七年,清軍攻至廣州城下,開始了長達十個月的圍城攻堅後,終於攻破廣州城,隨後對據城死守的廣州居民進行了長達十天的大屠殺,死者約數萬,在8,000至70,000人之間,史稱庚寅之劫。
1650年清順治七年,清軍攻至廣州城下,開始了長達十個月的圍城攻堅後,終於攻破廣州城,隨後對據城死守的廣州居民進行了長達十天的大屠殺,死者約數萬,在8,000至70,000人之間,史稱庚寅之劫。

本文由鴻文館文化工作室供稿,小白楊出版社策劃。

文、圖:鴻文館文化工作室 

其他圖片:維基百科、視覺中國、網上圖片

相關文章:

嶺南

穿越大灣區|南粵先賢 念茲在茲盛德懿範 之三

穿越大灣區|南粵先賢 念茲在茲盛德懿範 之二

穿越大灣區|南粵先賢 念茲在茲盛德懿範 之一

穿越大灣區|嶺南 移民壯大終由他鄉變吾鄉

穿越大灣區|嶺南地區 廣東古人類遺跡 中華文明重要發源地

廣州

穿越大灣區|廣州 近代革命策源地 現代文明重要搖籃

穿越大灣區|廣州手工業 國際搶手的東方產品

穿越大灣區|廣州 嶺南地區首府樞紐 文化交融的沃土

穿越大灣區|廣州點解叫「五羊城」? 一千年前係點樣?

東莞

穿越大灣區|東莞 魚米之鄉 食材豐富名菜多

穿越大灣區|東莞 踴躍英雄人傑 見證戰亂歷史

穿越大灣區|東莞 由傅統手工業、大型曬鹽場 進化為電子中心

穿越大灣區|東莞習俗 傳統中亦受西風影響?剃頭/賣懶/舞麒麟/賣身節/龍舟月/七姐誕

穿越大灣區|東莞 嶺南文化風情 明清古建築祠堂林立

珠海

穿越大灣區|珠海 十字洋開 崛起之路

澳門

穿越大灣區|澳門開埠 加速東西方文明融合

佛山

穿越大灣區|佛山 三水匯聚 眾山圍繞 善用自然優勢地利發展

穿越大灣區|佛山 武術之鄉 經濟繁盛 基礎深 推動建設廣佛都市圈

穿越大灣區|佛山 中國四大名鎮 文教繁榮興盛 武術武風盛行

穿越大灣區|認識佛山飲食文化 特色小吃糖水

珠江西岸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令人垂涎欲滴的風俗美食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大宋皇朝 最後的庇護之地

穿越大灣區|珠江西岸 400、500年間的滄海桑田與建設改造

深圳

穿越大灣區|深圳 古村新貌 中國幾十年經濟騰飛的縮影

穿越大灣區|深圳 風景優美得天獨厚 自然山水和海島

中山

穿越大灣區|中山 享地理優勢 商業貿易崛起 攪動歷史風雲

穿越大灣區|中山點解舊名「香山」?有咩自然風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