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邨建擋浪牆抗颱 料明年完工

2025-03-14 00:00

研究建議杏花邨加建或在現有的斜面海堤加設約350米長的擋浪牆。
研究建議杏花邨加建或在現有的斜面海堤加設約350米長的擋浪牆。

土木工程拓展署2022年公布「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下的沿岸災害研究及改善措施的制訂──可行性研究」,識別本港26個較高風險的住宅地區,遍布港九新界,包括杏花邨。署方昨在社交媒體發文指,部門已陸續推動該26個地點改善沿岸措施,就以杏花邨而言,署方經過多輪諮詢和解說,杏花邨業主早前在業主大會上以大比數通過政府方案,署方並已與港鐵簽訂協議,授權港鐵推展有關工程,目標於明年完成改善工程。有東區區議員表示,相信可加強抵禦颱風的能力,減少沿岸住宅位置的風險。

該研究參考了外地和本地的經驗和做法,建議採用多層保護的改善措施,以應對極端天氣,包括在沿岸位置加建或提高擋浪牆,以減少沿岸災害;在海岸位置後面的合適地點加設固定或可拆卸式擋水設施,以阻截海水湧入內陸,以及在住戶建築物前加設可拆卸式擋水板或提供沙包等。當中建議港島杏花邨加建或在現有的斜面海堤加設約350米長的擋浪牆,及海岸位置後面加設共約220米長可拆卸式擋水設施。

此外,現時政府相關部門已就應對極端天氣,在個別地區制訂預警系統及應變安排,包括通知受影響人士、開放臨時庇護中心、提供沙包及協助疏散等緊急應變措施。
另設可拆卸式擋水設施

東區區議員劉聖雪向記者表示,在近年的極端天氣或颱風氣候影響下,杏花邨屬於高風險地區,風災對屋苑居民造成嚴重影響,然而在沿海位置增設擋浪牆及可拆卸式擋水設施,可加強抵禦颱風的能力,減少沿岸住宅位置的風險。

另一名東區區議員植潔鈴表示,除了擋浪牆及擋水設施外,渠道也要加強疏通。問及現時的擋浪牆是否有必要再增加高度時,她認為現時的高度已平衡擋浪效用及景觀的考量,故是「最理想的高度」,亦得到居民的共識。

另外,報告亦提及大澳、梅窩麻布村及涌口、石澳村等離島地區,建議住戶建築物前加設擋水板。離島區議員葉培基表示,報告提及的已識別地區大多為較高風險的住宅地區,直言「整個大嶼山的海岸線真的太長了!」

他強調離島區有不少地區需要進行加建或進行防止水浸的設施,政府亦要做好渠務及緊急救援的工作。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