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認購額水分多 大時代重臨須冷靜
2025-03-08 00:00
多隻重磅新股「排隊」上市
蜜雪在正式上市前已打破多項港股紀錄,其新股的孖展認購額高達1.83萬億元,比起由「快手」與「螞蟻集團」創下的約1.3萬億元高出4成。以在港公開發售集資額僅3.45億元計算,超額認購率高達5,300多倍。加上港股在過去一段時間反覆上升,未來還有多隻重量級新股「排隊」上市,還有上月底發表的《預算案》再就股票市場發展提出多項正面措施,全國兩會公布更多刺激消費、提振經濟的舉措等,有人形容港股「大時代」即將重臨,令一眾股民雀躍不已。
然而,內地官方媒體《證券時報》早前卻罕有地於頭版發表評論文章,公開呼籲投資者冷靜思考,避免風險,疑似向蜜雪以至香港的新股熱潮大潑冷水,到底原因為何?
文章從「天時地利人和」分析蜜雪認購額破標現象。「天時」是指港股表現正好於近月回暖,成交額、總市值、新股數目齊升,尤其在科技股帶動下,港股內的中國資產獲投資者重新估值,吸引海內外的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湧入。但這個「天時」能維持多久,實乃未知之數。當中最大變數是中美關係走向——特朗普的對華態度飄忽無常,口裏經常說與我國領導人關係良好,實際上卻對中國進行貿易和科技打壓。習近平主席早前會見以科技界為主的民營企業家,進一步助長內地創科股的升勢,但有關舉動某程度上是中央因應美國將加緊打壓,向可能受影響的內地民企打氣,藉此加速我國科技自立自強,並非一面倒的好消息。
「地利」方面,文章指蜜雪冰城過去幾年在全國乃至海外攻城略地,品牌影響力逐步顯現。蜜雪現為全國規模最大、分店最多的連鎖現製飲品品牌,在全球層面亦僅次於星巴克,但蜜雪定位向來以平取勝,在內地二、三線城市的滲透率已相當高,能否持續保持高增長令人存疑。加上內地茶飲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此前來港上市的「奈雪的茶」、「茶日道」及「古茗」等,在掛牌後股價反覆,反映新股認購時的一時熾熱,與企業的長遠盈利和股價走勢並無必然關係。
監管機構須謹慎
「人和」方面,蜜雪除了得到多間內地頂尖基石投資者垂青,更重要是獲得本港各大券商提供高達上百倍的孖展槓桿「打新」(抽新股的內地用語),大大降低了散戶的參與門檻,並導致認購額被幾何級放大。
券商敢於提供超高槓桿孖展,除了因為看好蜜雪本身,更根本原因在於港交所在2023年推出的新股結算平台FINI,讓券商毋須為名下的認購股份份數預付全額款項。有關政策的原意,是減少過去每逢有重量級新股上市集資,便會導致大量資金被短暫凍結,銀行體系出現銀根緊張、拆息抽升的問題。但FINI同時也滋生了類似今次蜜雪上市的「假凍資」、「假超額」和相關的道德風險問題,有利也有弊。
《預算案》宣布港交所將推出「科企專線」,以協助更多缺乏足夠盈利與往績的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加快相關審批流程。香港的上市審批程序,近年屢被批評過於繁複冗長,追不上日新月異的創科新時代發展。但從另一角度看,這正是市場監管較為嚴謹、對投資者有較大保障的表現,兩者需要取得適當平衡。在港股步入「大時代」之際,投資者務須保持冷靜,政府及相關市場、監管機構更須小心謹慎,避免被一些虛擬、有水分的數字沖昏頭腦。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