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審查師學會:小心綠色金融欺詐風險

2022-10-03 00:00

湯飈(右)表示,每宗欺詐個案的損失中位數降至11.7萬美元,左為何仕景。
湯飈(右)表示,每宗欺詐個案的損失中位數降至11.7萬美元,左為何仕景。

(星島日報報道)在複雜的商業社會,欺詐事件有時難以避免。不過,根據特許詐騙審查師學會的調查顯示,由於近年企業員工反詐騙意識提升,更多人願意挺身舉報,因此詐騙事件遭揭發的時間,有縮短的趨勢。雖然如此,隨着商業活動不斷轉變,新的詐騙漏洞亦會浮現,例如現時大行其道的綠色金融,亦不排除有涉及詐騙活動的風險。

詐騙遭揭發時間縮短

特許詐騙審查師學會是於1988年在美國創立,並於1999年成立香港分會,現時在香港有超過一千名會員。學會的主要工作,是和大學合作,向會員提供培訓,加強防詐騙意識。

特許詐騙審查師學會香港分會會長湯飈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根據該會進行的一項全球調查,在過去十年期間,每宗欺詐個案導致的損失中位數,由2012年的約14萬美元,降至今年的11.7萬美元。至於欺詐個案遭揭發的時間,在2012年以中位數計,需時18個月才會東窗事發,而在今年則縮減至12個月。

對於損失減少,以及在更短時間內被揭發,董事兼研究委員會主席何仕景表示,按照學會的調查,超過一半的個案,是由內部員工舉報,隨着員工對詐騙的警覺性提高,令到這些不法行為更易被揭發。舉報的方法近年亦有變化,在2018年以電話舉報最多,而到了今年則以電郵最普遍。

對於企業東主來說,員工有甚麼行為,會響起欺詐的警號?綜合不同個案,以四種行為最可疑,包括員工面臨財政困難,又或者是另一個極端,即是極為揮霍,消費開支遠高於薪金應有的水平。此外,假如員工與公司的供應商或客戶異常熟絡,也是疑點之一。何仕景補充說,員工不肯與同事分享工作,也有可能是為了避免詐騙事件遭揭發。有些不誠實員工,堅持長期不放假,以免手上工作由其他人接手,而遭看出破綻。

至於詐騙的手法,除了傳統的上市公司造假帳欺騙小股東,或者是員工偷竊公司資產或者收受非法回佣之外,湯飈認為,現時大行其道的綠色金融,亦有潛在風險。他指出,企業可以用綠色金融的名義,借入息率較低的貸款,但前提是企業要滿足若干環保指標。因此,不排除有個別企業在環保指標方面做假,以達到借平錢之目的,他認為這方面值得關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