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樓業主紛停貸 內地監管部門急對策

2022-07-15 00:00

爛尾樓業主停貸風波引起當局關注。
爛尾樓業主停貸風波引起當局關注。

(星島日報報道)爛尾樓業主停貸風波引起當局關注,中國監管部門據悉已緊急與內銀代表開會,研究應對方案,多家內銀昨日亦密集發聲明,稱整體風險可控,同時披露涉及「停貸」樓盤的不良貸款金額。停貸業主告知書中曾披露,相關樓盤面臨長時間及大面積停工。 市場人士分析,若出現該種情況,須考慮相關項目預售款流向是否清晰及監管是否到位,同時地產業存在高槓桿特質,調整槓桿時應避免「一刀切」。瑞銀估計,停貸或令銀行淨利息收入損失約410億元人民幣。 
自「內房一哥」恒大(3333)爆煲後,有地區加強預售資金監管,甚至出現監管過嚴狀況,令房企出現資金周轉困難,有華東房企人士稱,很多停工項目在先前已完成銷售,當時對預售資金帳戶監管還不嚴格,房企會在項目間進行資金調撥,在預售資金嚴格監管後,項目間資金調撥、流動強度大幅減低,促使很多項目面臨停工。
銀保監:引導金融機構處置風險

外媒引述消息指,中國住建部及金融監管部門周二和周三已與部分中資銀行開會,討論部分房地產項目停工情況及銀行按揭貸款斷供風險等,以防止更多購房者可能採取類似停止還貸做法。惟目前尚未有明確解決方案,住建部要求相關地方住建局和銀行盡快出具項目風險影響報告,一些銀行計畫收緊對高風險城市的住房抵押按揭貸款要求。

中國銀保監會昨晚回應稱,將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參與風險處置,加強與住建部門及人行工作協同,支持地方政府積極推進「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

對於預售款監管制度,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預售資金監管政策存在意義,令房地產業預售制度整體風險處於可控範圍內,是次業主集體停貸事件,主要由於部分項目預售資金監管工作並未落實到位,同時有停工面積較大的樓盤僅實施「表演式復工」,加上市場仍處深度調整期未完全回暖,導致短期各種矛盾集中爆發。不過從制度實踐來看,預售制度改革亦在進一步完善。

市場人士對本報表示,此前不少銀行及發展商並未嚴格遵守預售資金監管,甚至挪用資金買地、派息及還債等,直至去年恒大爆煲後,銀行業界為避免影響金融穩定,才逐漸加強對預售款監管,地方政府加強執行相關條例,因此部分房企出現周轉困難問題。

對於部分樓盤爆發停貸潮,星展銀行(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師梁兆基表示,從目前來看,爛尾樓停貸尚未至於觸發系統性風險,惟目前未知具體規模,一旦出現系統性風險象,相信政府會立刻出手。
瑞銀估損410億利息收入

瑞銀報告估計,若所有拒還房貸轉換成不良貸款,約為7410億元人民幣,假設內銀損失率為50%,將令銀行業稅後利潤減少3080億元人民幣,銀行淨利息收入損失約410億元人民幣。大和就指,不認為所有爛尾樓業主都會跟隨抗議行動,因為停止供樓會在官方信用系統留下負面記錄。該行估計有關事件實際影響將小過公眾預期,即使出現極端情況,對銀行盈利亦只有短期影響。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