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未來能源——「氫」實力

2021-10-18 00:00

東京奧運對香港人而言是興奮,對關注新能源的人來說也是眼前一亮。代表着奧運精神的聖火,一改近百年來以丙烷作主要燃料的傳統,今屆首度使用綠色能源「氫」作燃料。不僅如此,選手村的供熱系統、來往各場館的接駁巴士均採用了氫能,全面展示了日本發展「氫能社會」的決心。

地球「發燒」,溫度愈來愈高,紓緩行動逼在眉睫。世界各國要追趕「碳中和」目標,除了節約能源外,開發更多可再生能源,遂步取代化石燃料亦是大勢所趨。近年多國政府和大型企業將目光投向氫能,令之一躍成為綠色能源界的新寵,不僅日本,中、英、德、澳等國也投放大量資源於氫能的研發,期望搶佔先機。

以往,我們最常在航天科技中聽到氫能。氫的能量密度高,相同重量的氫所產生的熱能大約是汽油的三倍、焦碳的四點五倍,是理想的燃料。氫大量存在於自然界,水中含有大量的氫。理論上可以從水中電解出氫氣,但現時的技術需要大量電力,不符合成本效益,所以目前大部分的氫氣都是從煤炭或天然氣中分離出來,無論原料還是生產過程都產生碳排放,從減排角度而言並不可取。

隨着我們對潔淨能源的需求愈發逼切,大家看到氫能作為可再生能源載體的巨大潛力。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需要「靠天吃飯」,產量難免不穩定,若能在日照、風力充足的時間生產電力,再以某種形式儲存起來,待有需要時運用,就能更大程度上滿足能源需求。氫能正正就是一個好選擇,業界期望突破電解水技術,以可再生能源製造出更多「綠氫」,並改良儲氣技術,令之能更方便、安全地儲存、運輸。在德國,有科學家研發了新型儲氫技術,以膏狀運載氫能,比傳統電池密度高十倍,可直接應用於車輛、電子裝置以及房屋設備,可謂氫能普及化的佳音。

二〇一八年「呂志和獎——持續發展獎」獲獎者、全球可再生能源運動的始祖漢斯.約瑟夫.費爾(Hans-Josef Fell)亦為「綠氫」投下信心一票,預言「綠氫」將會在人類社會由化石燃料過渡至百分百可再生能源中發揮重要作用。

剛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以天然氣及可再生能源等取代燃煤發電,香港的電力公司亦正密切留意海外氫能工程的測試情況,研究仿效的可能性。不過就直言未來十年在本港落實的機會微,最快到二〇三〇年尾及二〇四〇年代才有望使用。

秋涼秋涼,以往常聽人說,過了中秋天氣就會變得清涼,但如今往往十月還是酷熱難耐。在剛過去的九月,香港破紀錄錄得九晚熱夜。鄰近的泰國卻因暴雨成災,多處地方被淹浸,民眾要緊急逃生。氣候變化不是冰冷的統計數字和教科書的課題,而是切實影響我們生存的問題!各國政府都在積極部署以尋找足夠的未來能源,支撐國家的長遠發展,「氫」實力或許將成為關鍵之一。

呂志和獎助理總經理程珍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