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2020失策 2021對策:低碳經濟引領港再出發
2020-12-11 00:00特首林鄭月娥剛於上月尾發表二〇二〇《施政報告》,香港地球之友對報告上只提出有限而零碎的環保政策感到非常失望,儘管政府承諾於二〇五〇年前達至碳中和,但欠缺具體和針對性措施,反映政府仍未吸取新冠疫情教訓,居安思危,漠視極端天氣頻生所帶來的威脅。政府經常強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策略,香港必須捉緊機遇,通過區域合作,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氫能,並透過聯網系統輸入潔淨能源,以減少本地碳排放。
此外,香港都市固體廢物量驚人,二〇一八年人均每日棄置量創一九九一年以來新高,達一點五三公斤,相反回收率則持續下降。隨着中國政府明年將全面禁止所有廢品進口,令本地回收業面臨重大挑戰,並大大增加堆填區的壓力。
香港於推動環保政策方面大大落後其他城市,垃圾徵費討論了十五年仍未得到落實,而電子道路收費更經過超過三十年共六次研究或諮詢,亦只聞樓梯響。聯合國警告地球最快於二〇三〇年將突破攝氏一點五度的「升溫大限」,大家試想想如果政府一如以往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去落實應對氣候變化政策,香港會變成怎樣?地球會變成怎樣?政府必須對症下藥,根據「污者自付」原則,以經濟誘因推動各項環保政策。
除了落實垃圾徵費和電子道路收費外,政府應加快將生產者責任計畫擴大至涵蓋塑膠、包裝物料等產品,從源頭減費。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港府應參考外國成功例子,向溫室氣體排放企業徵收「碳稅」,讓溫室氣體排放者承擔全球暖化的環境成本。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疫情無疑是一次嚴重的衝擊,同時給人類一次反思的機會,好好計畫應對疫情過後各種環境挑戰。科學家指出氣候變化影響將比疫情更為嚴峻,政府的長遠經濟復甦計畫,絕對不能只着重經濟回報,應捉緊機遇建立低碳循環經濟體系。事實上,環保與金融政策可以互相補足,政府於制訂金融政策時應附帶綠色條款,引導資金推動各行各業環保轉型,例如建築行業採用低碳建築材料、餐飲行業須禁止使用即棄餐具、零售行業減少包裝物料等。環保並非只會「花錢」,「國際再生能源機構」指出,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有助促進全球經濟復甦,預計於二〇五〇年前會為全球帶來九十八萬億美元經濟效益。此外,環保產業創造龐大就業機會,國際勞工組織預計二〇三〇年前,綠色經濟轉型將為全球創造二千四百萬個就業機會。香港必須把握綠色契機,將金融和環保政策掛鈎,相輔相成,重整經濟。
香港地球之友聯同世界基準聯盟,早前就「十四五」能源規劃提交聯合意見書,支持「全面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方針,同時促請中央政府強制企業披露碳排放資訊,並制定統一的可持續發展標準,提升企業透明度,有效應對氣候變化。香港必須捉緊機遇,積極融入大灣區綠色低碳規劃發展藍圖,為香港社會和經濟轉型尋求突破,把握契機,轉危為機。
洪藹誠博士
香港地球之友行政總裁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