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灣「組裝」檢疫營舍 料日後作過渡性房屋

2020-11-30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肺炎來勢洶洶,本港醫療隔離設施早前告急,政府在大嶼山竹篙灣以新建築技術「組裝合成」興建檢疫營舍。有份承建當中約一千個檢疫營舍,以及提供構造材料的鋁遊家工程技術總監羅博基接受本報專訪時指,香港長期缺乏建築工人、建築時間長,業界今次利用「組裝合成」興建一期檢疫設施僅數十日完成,相比傳統建築方式至少半年的時間短,環顧全球,應用該種興建方法中,首次以如此快的速度興建的設施。他又透露,政府正尋找不同土地,計畫善用疫情後的竹篙灣檢疫設施,隨後做樓高四層的過渡性房屋。

政府透過新的建築技術、「組裝合成」在大嶼山竹篙灣短時間內增建檢疫營舍,透過「先裝後嵌」的概念建造設施。羅博基指,檢疫單位先在內地廠房完成裝配,之後經港珠澳大橋在每日指定的時間內運抵本港,而一個檢疫單位的組裝周期只需十日。他特別提到,在設計檢疫單位內外都花了不少心思,如單位的牆身及天花板用上鋁,比起傳統的「髹灰水」及貼牆紙更加耐用、防生鏽以及容易打理等。

本港近年逐漸運用「組裝合成」的新建築技術,並在今年的疫情下大派用場。羅博基指,今次的經驗展示出該技術在速度上的優勢。他解釋由於香港長期缺乏建築工人、建築時間耐、現場施工都受限制,「若按傳統的建築方式,很難做到這麼急切的需求。」

羅博基估計,「按傳統建築方式和預計審批流程順暢,竹篙灣隨便一期需興建半年以上,要求現施工的工人人數大增,惟目前利用組裝合成興建一期僅數十日完成,環顧全球,相信是首次以如此快的速度應用該方法興建的設施」,他提到目前的新建築方法在人力成本上可減省成本,但其他物料及運輸上的成本需要增加,因所用的材料用多了。

隨著疫情反覆,竹篙灣逐漸增加檢疫單位的數量,鋁遊家承建當中約一千個檢疫單位。羅博基說,他們都全力趕工,疫情前其內地廠房僅有一百五十個工位,承建第二期檢疫設施項目時,廠房工位增加約十倍至一千個,意味可同時生產一千個檢疫單位,在短時間內提升極大產能,工廠最高峰每日有二千名人員工作。

承建多期檢疫設施的羅亦憶述,承建竹篙灣第一期檢疫設施最辛苦,當時所有事情都從頭開始,亦是疫情最嚴峻的時候,由於內地工廠主力生產,香港僅有數名員工負責統籌等工作,礙於當時兩地人員來往困難,部分負責水電設計的同事是武漢湖北,雙方需要轉往網上及電話多次溝通,最後亦可順利展開工作。

羅續指,隨著疫情的發展,竹篙灣第二期興建七百零七個單位,當時最困難是適應產量上的激增,因為第二期承建數量較首期增加七倍,項目計畫所需的時間亦再縮短,直言「整個工廠人手及材料上的準備都各方準備,機器都是翻四倍去用,工廠最高峰每日有二千名員工同時生產」。本港今年受到多個颱風來襲,羅強調檢疫設施完全能抵禦颱風,設施亦未有受到破壞。

值得留意的是,本港公營房屋需求逼切,政府都務求物盡其用,計畫善用疫情後的大嶼山竹篙灣檢疫設施。羅博基透露,政府初建竹篙灣檢疫設施時已計畫日後用作樓高四層的過渡性房屋,在設計上都有相關考量。

在疫情過後,政府可將目前樓高兩層的設施拆出來,再一層層搭上去,政府一直尋找適合土地。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