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助港前行 闖難關尚需良策

2020-11-26 00:00

香港近年受到暴亂與疫情夾擊,陷入史無前例的困局,政府如何闖過難關,一些長期民生難題怎樣解決,成為特首林鄭月娥今次《施政報告》的重心。特首在發表報告前,曾赴京會晤不同部委,中央同意在多方面予港支持,這對香港前景極為重要,因內地經濟與科技將在「十四五」規劃期間騰飛,特別是大灣區發展神速,香港融入此大局,有助經濟獲得新動力,開拓增長空間。然而,香港要走出困境,特別是克服疫情和房屋短缺等問題,要靠特區政府自己解決,報告在這方面卻仍欠力度和有效策略,政府須以更大魄力,採取更有力行動。

中央願助通關 特區無法「清零」

過去一年香港出現大動盪,中央為了維護「一國兩制」,保持特區政治經濟穩定,積極出手協助特區解決問題,繼實施《港區國安法》止暴制亂後,又定出一系列政策,支持香港重振經濟和發展創科,為此安排特首及有關局長到北京,與有關部委商討具體落實。特首昨天在《施政報告》提出的多項措施,就是中央送出的「禮物」。

由於內地成功抗疫,經濟增長遠勝歐美,國內與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帶來一片興旺,特首指中央支持粵港合作開拓港商內銷管道,以及推動擴大兩地股票互聯互通,就是讓香港經濟借助內地之力復甦。此外,中央致力促使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藉此帶動香港增長,並達到互利雙贏目的,《施政報告》指中央同意香港機場入股珠海機場,以及深港聯手設立國際科技中心等,目的正是要加快落實融合。

香港依靠內地的經濟實力走出困境,已成為中長期方向,尤其是反修例動亂之後,美國對港作出制裁,這依存關係就更形重要。可是,香港逼在眉睫的重大問題,特別是疫情危機,必須由特區自行解決,但在今次《施政報告》中,未見到一套可以有效「清零」的方法。

中央早已同意香港與內地互認「健康碼」,從而恢復兩地通關,以激活特區經濟,條件是香港確診須「清零」,然而因政府沒效法內地推行強制全民檢測,疫情一直反覆,通關因而遙遙無期,令經濟持續「吊鹽水」。特首昨天指全民檢測只是「口號式」提倡,在港並不可行,表示政府準備進行大規模檢測,但方式如何,卻沒有具體說明。

內地和其他國家經驗說明,如果不採取鐵腕強制檢測,傳播鏈將難以消除,但政府因恐社會反彈,手法不鬆不緊,結果疫情欲斷難斷,如果沒有強有力措施,這狀態仍將繼續,疫情起落循環不息,經濟也難以走出低谷。

遠水難救近火 私樓恐現斷層

民生困難沒法在短期內紓解,政府卻因已在過去三輪「防疫抗疫基金」花了三千多億,特首昨天直言「實難以持續增加開支」,意即政府已沒太多彈藥出招,大家要準備過一段緊日子。

至於長期存在的房屋供應不足問題,特首表示政府已覓得三百三十公頃土地,未來可建三十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同時會進行「明日大嶼」等計畫,將來可增加大量土地建屋。不過,這兩個願景都未能解決私人住宅中短期供應不足的問題。

政府將公私營樓的比例改為七比三,多數土地都用來建公屋,可建私營住宅的土地買少見少,業界預計二〇二三年後私樓供應將現斷層,填海計畫的「遠水」救不了「近火」,故供求失衡以至樓價高企的情況,將難以改善。昨天的《施政報告》對此卻並無立竿見影的對策。

中央的支持令港人對特區經濟前景有了信心,但香港疫情和重大民生問題,不能單靠中央相助,還須自己克服,政府必須積極謀劃有效政策去解決,這在《施政報告》中仍有所欠缺,要作更大努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