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女強人撈過界 五線譜上傳播歡樂
2020-11-22 00:00
學院除了三角鋼琴外,亦有不同種類的弦樂器、銅管樂器、敲擊樂器、拉弦樂器 ,不時會租出場地予不同的樂團練習,更是校際音樂比賽場地及皇家音樂學院指定考試場地。以鋼琴為例,學員演奏時須一眼關七,眼望曲譜時腦袋立即運轉,手指彈奏樂曲時腳踩踏板或打拍子,耳朵又要聽着自己的彈奏成果,各方面配合亦是一個挑戰。Kitty認為學琴過程中能提升個人的專注力,令她體會到「如果彈琴叻,讀書多數都會叻。」
Kitty回首往昔時發覺一切均是機緣巧合,她就讀小學時父母的朋友送了一部三角鋼琴,但十一個兄弟姊妹卻無人懂得彈琴,為免三角琴變成傢私擺設,哥哥姐姐先後學習鋼琴,她在耳濡目染下對鋼琴產生興趣,主動要求父母讓她學琴。故她十分鼓勵家長從小培養子女學習樂器,而她創立的香港國際學院的理念正是希望訓練有音樂天賦的人,讓他們完成夢想,發掘更多音樂家,同時冀盼學院能讓基層兒童有機會學習及練習樂器。
曾經有小學校長向她推薦校內擁有鋼琴天賦的女學生,由於女學生家境貧窮,無法負擔高昂的學琴費用,Kitty便讓女學生到她家中學琴,並循循善誘地免費教導,但日子久了她發覺女學生即使只負擔車資亦捉襟見肘,女學生最終無奈放棄。Kitty指,有天賦而無法習樂器的人多不勝數,但卻有很多人在家長壓逼下學習樂器,即使付出時間、金錢、努力亦只能像機器人般彈奏,未能真正喜愛音樂,情況令人唏噓不已。
「好多人有音樂天賦,但無可否認學習音樂是非常昂貴」,而她的音樂學院一直沒有任何盈利,亦不以盈利為目的,一般課程及出租場地的收費主要應付租金、燈油火蠟、音樂老師的工資,她希望音樂學院能成功改為「非牟利機構」的形式營運,在各大商家的贊助下,以便大規模地推廣音樂,造就更多小朋友學習樂器,以音樂為香港社會發放正能量。不少小朋友自少由父母安排學習樂器,但對學習樂器卻沒有很大與趣,但其實如果老師教學方法有趣,學員自然會不斷追求學習,「有好老師很重要,教學方式要活潑,要有能力令學生崇拜」,故一旦有適合的教學方式可事半功倍。
Kitty笑說她當年誕下兒子後,回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兒子放在鋼琴上瘋狂拍照,期盼兒子亦會愛上彈琴。她為了啟發兩名兒子接觸不同的樂器,連同丈夫一家四口學習小提琴,練習一些簡單樂曲近一個月後便公開演出,為一家四口留下難忘回憶,兒子亦對小提琴產生興趣,找到比鋼琴更得心應手的樂器。
Kitty認為音樂學院並非只供人學習樂器,「數月前因疫情關係,根本沒有太多人到音樂學院學琴,學校變得渺無人煙」,「我駕車駛經北角時發現有不少冗長人龍在排隊購買口罩,很多人排完更只是空手而回」,她透過兒子成功訂購逾萬個口罩,然後招攬附近街坊當義工,街坊又會帶着親朋戚友前來幫忙包裝,分配及上街派發口罩,參與者和受惠者均因此獲得歡樂,她亦希望繼續以不同形式為香港人發放正能量。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