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團結香港基金研究 批大學知識轉移薄弱

2020-11-10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大力推動科創發展,但大專院校在技術轉移與商業化仍有不少局限。團結香港基金昨發表「科技創新研究報告」,指本港大學去年在知識產權收入只有一億元,不足英國牛津大學的七分之一,多項指標亦見落後;建議將資助知識轉移撥款與表現掛鈎,鼓勵院校將技術轉化為實質產品或服務,並放寬大學對專利權與授權許可的相關政策,增加教職員參與知識轉移的誘因。

團結香港基金昨發表新一份「科技創新研究報告」,直指本港大學在知識轉移方面起步較遲,在一系列指標的表現,落後於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頂尖學府,其中本港各大學在知識產權收入約一億元,不足牛津的七分之一;中文大學去年獲批專利數目雖是全港之冠,但亦僅達牛津的一半,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四分之一,而衍生公司數目亦遠低於英國。

報告指本港大學的知識產權政策條款保守,教職員創造的專利大部分歸屬大學所有,發明者在授權許可的收益分配只佔兩成半至五成,不如海外大學慷慨,窒礙知識產權的流動性,不利於知識轉移;建議大學在相關政策提供彈性,同時放寬教職員校外執業的規定,讓他們有更大空間將科研成果商品化。

報告亦建議政府參考英美披露數據的做法,優化知識轉移的評核框架,與質素保證局及研究資助局的機制對等,並按大學表現來分配撥款,而大學的技術轉移辦公室,亦可從知識產權所得的利潤中保留一部分,建立校內知識轉移的文化;同時建議政府利用「未來基金」撥款成立的「香港增長組合」,投資本地大學在區塊鏈、量子計算、生物科技及新材料等「深科技」。

本港雖有科學園、數碼港及落馬洲河套地區等創研基建,但均遠離核心商業區,而報告指市中心設立創新園區已是全球趨勢,建議在九龍灣行動區劃出一半以上的面積,發展為創新園區,供人工智能及金融技術公司、技術轉移聯盟、大型研究機構及相關政府部門提供辦公空間。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水志偉指,雖然本港在創科政策初見成效,創新生態的發展亦更大推動,但仍有不少政策缺口需要政府正視,尤其是在加強基礎研究,以及知識轉移方面仍要着力。對於鼓勵投資大學的初創公司,則建議政府放寬稅務要求,報稅時可獲減免,甚至損失時亦可扣減稅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