塱原建生態公園 學者促關注管理

2020-11-01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去年宣布全面收回塱原濕地,並將該址規劃成自然生態公園,為本港私人土地的保育迎來曙光。據了解,為保留原址的農耕特色,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將沿用生態友善的農耕管理方法,料有關工程於二〇二二年完成;有學者強調有關規劃並不代表塱原保育運動告終,若日後公園管理不善,或會招致外來物種入侵,導致塱原的生態價值大跌,呼籲市民積極關注塱原的管理。

二十年前塱原逃過興建落馬洲支線鐵路工程破壞濕地之劫,昨有環團舉行論壇,探討鄉郊保育及農業發展。塱原的農地及淡水濕地得以保留,在政府新自然保育政策支持下,長春社及香港觀鳥會在過去十多年在塱原進行生境管理,與當地農民合作管理農地,到現在政府收回土地作自然公園。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佔地三十七公頃,將分為三個區域,包括面積最廣,約佔二十點九公頃的生態保育區域,另外設有農業區域及遊客區域,分別佔約十一公頃和四點八公頃。園內的生態保育區和農業區域均會採取生態友善的農耕管理方法,以保留塱原的農耕特色及維持塱原的生態價值。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高級項目經理戚曉麗表示,與農夫合作管理農地,不僅令生態上有所得益,更將人、社區與大自然連結,期望這種模式能為農業發展及鄉郊保育尋找可行的出路。

她又指,疫情肆虐令港人生活模式有大轉變,間接鼓勵本地農民轉型尋出路,期望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完工能成為港人重視農業的契機,並提高本地可食用農產品的供應,達致「自給自足」。

現時濕地範圍由漁護署管理,至於生態公園日後的管理權會否交予環保團體或由政府管理,現時仍未有定案。香港大學環境管理碩士課程總監侯智恒博士預料,當局將會就公園的管理權展開公眾諮詢。他強調若園內的環境管理不善,最快十年後便會招致大批外來物種入侵種,導致塱原的生態價值大跌,呼籲市民積極關注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的管理及規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