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警告國際金融機構 勿與受制裁高官交易
2020-10-16 00:00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日強烈譴責美方炮製所謂《香港自治法》,並已根據該法制裁中方人員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趙立堅指,美方應糾正錯誤,停止以任何方式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若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採取堅決反制措施,捍衞國家主權安全利益,維護中國企業和有關人員的合法權益。
《香港自治法》於今年七月生效後,美國國務院近日向國會提交首份報告,列出十名「損害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員,包括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特首辦主任兼國安委秘書長陳國基等,本次名單較美國財政部八月公布的十一名官員,減少前警務處處長盧偉聰一人。報告又指,會於六十日內披露涉及與該批受制裁人士進行「重大交易」的金融機構。
早前英美政界輪番批評滙豐及渣打公開支持《港區國安法》,令兩家外資銀行處境尷尬,其他銀行亦顧慮重重。市場關注銀行清單最終會否出台,進而影響本港金融業。金管局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該局密切留意有關情況並與業界保持溝通,又重申早前已提醒銀行,小心評估與其業務運作相關的所有因素以及法律、業務和商業風險,並恪守公平對待客戶原則。就銀行是否已做好相關應對措施,本報向滙豐、渣打及中銀香港查詢,惟截稿前未有回覆。受到事件拖累,滙控股價昨下跌百分之二,收報二十九點九元;渣打亦跌百分之二,收報三十五點六五元。
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表示,任何一家在香港運作的金融機構受到美國制裁,都會引起一定波動,至於波動多大,由於本次事件未有先例,市場亦難以評估,只能繼續觀察事件進展。他又認為,單方面制裁措施的政治意味較濃,而銀行一向按照商業原則運作,希望美國只是口頭警告,而非有實質行動。
亦有銀行界人士認為,本次名單並非新鮮出爐,銀行早前已做一定準備,譬如有金融機構終止相關官員戶口,或不再產生新業務等。若美國選擇單一銀行進行制裁,對該家銀行的影響自然為大,但其他銀行可承接這家銀行的相關受限業務,因此不會影響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若多家本港銀行同時遭受制裁,則會對香港金融業產生衝擊。他續稱,如果多家銀行無法使用美元等,大家會尋找替代措施,長期會影響美元在儲備貨幣中的主導地位;且中國亦可能會針對美資銀行進行反制,這樣就是「兩敗俱傷」。
銀行人士指,美國未來可能會點名具體銀行,但市場似乎不太擔心制裁;他解釋,公布清單後銀行仍有一定期限進行糾正,且「實質性交易」的定義門檻亦較高。另外,屆時已是美國大選之後,而目前看特朗普連任的機會愈來愈小,各種因素疊加,最終制裁的機會仍然為低。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