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經濟須通經脈 「吊鹽水」無濟於事

2020-09-22 00:00

政府昨公布第二季經濟數字,本地生產總值較去年下跌百分之九,跌幅與上季相若,顯示下滑持續,由於七、八月疫情反彈,限聚措施收緊,看來第三季經濟只會更差。今年以來經濟受重創墮入低谷,疫魔卻又徘徊不去,政府只能不斷泵水拯救,前後三輪防疫抗疫基金等措施,已共動用三千億元,但若香港與鄰近地區的人流不能恢復,對外經脈沒法打通,經濟實難有動力重振,即使繼續「吊鹽水」亦無濟於事,只會耗盡儲備,令香港處於險境。政府如今之計,是以最大力度推動「健康碼」與「旅遊氣泡」,不要再怯於政治阻力而卻步不前。

若一鋪「清倉」 後果災難性

政府目前的最大困惑,是經濟不能不救,但無限量開庫放水,已不是辦法,而且後果會很嚴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就在網誌發出警告,說今個財政年度的預計赤字,將超過三千億元,令財政儲備降至八千多億,情況堪憂,故政府必須審慎理財,保留財政實力。目前境況的確十分嚴峻,香港豐裕的財政儲備,是金融穩定的支柱,如果為了支撐經濟一鋪「清倉」,卻又不可以像美國般大印銀紙,金融隨時出現大動盪,後果極災難性。

據了解,政府內部對如何救經濟,有兩種思維,一是不縮減支援,繼續大量「泵水」挺住經濟;二是開始扭細水喉,維持儲備於安全水平,以應付未來危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便持這想法,從本地與環球經濟前景看來,他這審慎態度是正確的,因為全球疫情仍未紓緩,歐美多國近期更現反彈,經濟下滑勢將加劇,香港受驚濤駭浪沖擊在所難免,故必須保留足夠財政彈藥,以應對危機。

政府財政還面對另一壓力,就是經常開支本來已因人口老齡化而持續增加,其中尤以醫療支出為甚,稅收卻受經濟衰退影響大減,如果政府還在經常開支加碼,將帶來深遠危害。

條件已具備 欠推動決心

下藥必須對症,香港經濟虛弱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與鄰近地區與國家的人流往來近乎停頓,令運輸、零售、酒店、飲食及服務業一蹶不振,如果能夠逐步復通,經濟起碼可局部翻生,而打通這經脈的有效方法,是盡快推行粵港澳互認的「健康碼」,以及與部分國家設立「旅遊氣泡」。

要落實這措施,須有兩個共同條件:一是把確診數字降到零,起碼維持在極低水平;二是建立多、平、快、準的檢測機制,並可與鄰近地區及國家互認。前者與後者直接相關,香港的檢測能力愈強,控制疫情的機會也愈大。

經過早前的普檢計畫後,第二個條件已漸具備,能力丶數量與價錢都大有改善,行政會議成員林健鋒最近提議政府引入以色列的檢測技術,更可數分鐘內完成檢驗,若然落實,出入境者檢測將極快捷,實行「健康碼」與「旅遊氣泡」便指日可待。

政府必須明白,打通經脈才是救經濟的上策,單靠「吊鹽水」是沒法救命的,所以當前急務是頂住政治干擾,火速為香港打這兩支強心針。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