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檢只是起步 必須全速「清零」

2020-09-08 00:00

至昨天為止,普及檢測已共有一百一十多萬人採了樣,在八十五萬個結果中,找到十五宗新病例,部分已形成群組,如果這些「毒源」不被發現,隨時導致小爆發,後果不堪設想,可見普檢確是遏制疫情的有效策略。然而,今次受檢人數只佔全港人口七分一,社區內傳播風險仍未消除,當局不能再見步行步,走走停停,必須利用今次艱苦建立的基礎,繼續在各區各行業進行廣泛檢測,以「清零」為目標,從而盡快落實健康碼恢復通關,只有這樣,經濟才可全面復元,否則即使耗盡儲備「泵水」,也無濟於事。

在今年五、六月間,香港新增確診數字曾降至低水平,當時政府本已準備推出過關用的健康碼,內地也積極考慮互認,只要香港能持續控疫,就可實行。但到七月上旬,香港病例數字反彈,傳播風險復增,憑健康碼赴粵澳的安排,唯有「煞住」。

港府進退失據 中央出手解困

內地與香港一些專家早就提出忠告,說控制疫情的最有效方法,是在社區進行大規模篩查,盡快追蹤到「毒源」加以堵截。但當局在加強檢測方面步伐緩慢,又受反對聲音干擾,進退失據,故當疫情出現反覆,手中欠缺撒手鐧,沒法採用大檢測圍堵策略,只能實施嚴厲限聚措施,靠減少社交接觸降低傳播風險,此舉雖可遏住個案升勢,對經濟的殺傷力卻甚大,不少企業被綁得奄奄一息。

對內地當局而言,香港疫情未能「斷尾」,病例持續出現,為免病毒傳入,唯有暫時擱置健康碼過關,這亦非中央與地方政府所願見,因為兩地如能逐步恢復往來,對彼此的經濟民生都有極大好處。事實上,近期內地與澳門居民出入境,只要提交七日有效的檢測陰性證明,就不用隔離,令過關人流顯著增加。

當時中央看到香港陷於抗疫困境,可謂心急如焚,擔心長此下去,經濟會進一步萎縮,若在秋冬爆發疫情第四波,情況將更惡劣,遂決定出手大力支援香港進行大規模檢測。今次普檢就在中央力促下展開。

檢測兵力大增 應續圍堵速戰

雖然在種種阻力下,檢測只做了一百多萬人次,但總算跨出重要一步,達到了幾個目的:一是找出社區內的感染數據,可以更準確掌握疫情;二是大大加強了檢測能力,並建立一個快、準、多的機制,成為日後持續進行大檢測的基礎,三是令以百萬計市民有了檢測意識,知道這是保障自身安全必須做的事。

有了這基礎,政府下一步要做的,是繼續在出現個案的社區與行業進行廣泛檢測,由於數家內地機構已在港建立常設中心與人員,有足夠能力作大量檢測,費用也將大減,亦更快速,圍堵「毒源」將可速戰速決,只要當局善用這機制,就有望盡早將病例「清零」。

若香港能達到或接近這目標,相信中央會促使地方當局加快互認健康碼,讓粵港澳三地逐步恢復人流交往,而一些已入「ICU」的行業,便可活起來。這境況能否實現,就看政府的決心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