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點評】新冠疫情帶來教育新常態

2020-09-07 00:00

新學年將在九月二十三日開始,分階段恢復面授課堂,教育局日前更就九月復課安排發出「學校健康指引」,詳列師生確診、初步確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等的應變措施。事實上,過去大半年的新冠疫情,改變了教育界的生態,即使面授課堂恢復,相信已不能走回頭路。

受疫情影響,今年學校大部分日子都停課,須改為網上授課,以往這種「停課不停學」模式僅是局部科目推行,持續時間有限,但今次新冠疫情持續多月,令不同科目教師都要「落水」,把課堂由面授改為網上教學,加上資訊科技日新月異,技術門檻已不高,只要通過手機與電腦便可輕鬆操作。

正如教育局早前重點視學發現,學校推動步伐不一,教師資訊素養參差。這與學界看待電子教學態度不同有關,以往學界把電子教學等同電子教科書,焦點放在書包減重、打破傳統書商「壟斷」,到近年才定調為引進不同教學法,多年來,電子教學焦點輾轉反側,學校連最基本的自攜裝置、一人一機等,推行不盡相同,強弱懸殊在疫情初期便暴露人前。

所幸是大部分學校在應用資訊科技急起直追,有些更在前人經驗下「後發先至」。隨着疫情短期內仍會持續,以電子教學作為面授課堂平時補充,在非常時期作為替代,已成常態。

另一個疫情帶來教育的轉變是自主學習,以往不少學校雖然有翻轉課堂等嘗試,但學界總以為只適用收生組別較佳的名校,學生有較強的學習動機才有條件推動,否則就只能依賴教師在課堂面授。

當局多年來通過教育改革期望帶動「範式轉移」,讓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促進者,但教學環境沒有逼切轉變的需要,自主學習僅止於學術討論與部分學校試行。然而,疫情下即使恢復面授課堂只能維持半日,教師角色有限,而推動自主學習多年的學校,以往包括課堂討論、簡報、投票、構思腦圖等教學模式,與網上教學無縫接軌。學界需要反思的是,與其待學生學習動機高,才因勢利導推動自主學習,只會裹足不前,反之把自主學習視為提升學習動機的途徑,始能在疫情中處變不驚。

新學年面授課堂即將重新展開,但無人能預知疫情發展,更不知學校會否出現零星爆發,有危必有機,學校如何利用機遇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把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學工作,改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是新學年的一道新題目。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