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空氣監測系統 追蹤室內病源

2020-09-03 00:00

(星島日報報道)疫情令市民留在室內防疫,若通風不足,或加劇病毒傳播。理工大學研發「快速室內空氣質素及耗電量監測系統」,能快速測量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懸浮粒子、甲醛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有助監察室內空氣質素、追蹤污染物及病毒的擴散途徑,系統已在校內試用,日後將在社區中推廣,並進行監測和追蹤公共屋苑排水通風管釋放的氣溶膠分布的研究。

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系主任及副教授梅國威指,若室內通風不足或除塵欠佳,可能導致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懸浮粒子、甲醛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污染物便會囤積,而高濃度懸浮粒子或增加病毒傳播風險,與校園可持續發展處合作研發「快速室內空氣質素及耗電量監測系統」,以及製作多功能傳感器。

梅國威指,系統具有不同功能,按照應用方式,傳感器配置亦有不同,當中「空氣病源追蹤模式」及「室內換氣率計算」模式,只需在場內設置傳感器及釋放示蹤氣體,便會自動作出追蹤,藉觀察氣體囤積情況,推算污染物或病源的擴散途徑、覆蓋範圍及污染源頭,「即使現場經過清洗,亦可進行追蹤。」

該系統可遙距操作,毋須大量人手,並採用5G無線傳訊,可實時分析數據,相較傳統採樣及分析工作需時半日,系統只需約兩小時便可完成分析及報告,梅國威相信在疫情期間,可於街市及餐廳進行監測,強調傳統方法的空氣檢測指標多達十數種,較為全面,兩套系統應相輔相成。

此外,系統的「室內空氣質素監測」功能,用家可通過手機應用程式,查閱身處的室內空間污染物水平,以及「室內空氣質素指標」等級;若要同時監測耗電量,則須配合紅外線裝置。

系統由兩年前起研發,現於校內辦公室、圖書館和餐廳等三十個測試點安裝,預期未來一年再增設約五百個測試點,以進行室內空氣質素及節能相關研究。梅國威又指,系統獲一個由政府醫療衞生研究基金資助的項目所採納,將於十月起用作監測和追蹤公共屋苑排水通風管釋放的氣溶膠分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