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共享廚房復活經典美食 「疫」轉危機

2020-08-23 00:00

香港經歷八個多月的新冠疫症爆發,至今已經發展至第三波。目前看來政府抗疫措施沒有半點放鬆餘地,加辣招數延至八月二十五日:包括全民外出強制戴口罩、晚市禁堂食、二人限聚令、強烈勸喻在家工作等,目的是減少交叉傳播感染。但卻同時令香港經濟幾近乎停擺。

百業蕭條,當下本地旅遊、零售及餐飲業頓成重災區,街頭巷尾的餐廳食肆,十室九空,生計岌岌可危。舉目所及傳統旺區如銅鑼灣、灣仔、油尖旺一帶,空鋪招租廣告處處,委實令人擔心。

更甚者眾多響噹噹的「老字號」餐館,中環「陸羽茶室」及 「Jimmy Kitchen」、灣仔「悅香雞」、九龍城「公和荳品廠」等都暫別顧客甚或光榮結業。它們抵得住過去數十寒暑的天價租金,卻敵不過這八個多月的新冠肺炎,最終難逃結業命運,令一眾老主顧傷心失望。

香港這個「美食天堂」黯然失色不在話下,本土特色飲食文化,無論是真材實料的「阿黃炒飯」、「杏汁豬肺湯」及「港版洋蔥湯」,抑或是令人垂涎三尺的「港式咕嚕肉」及「煎釀豆腐」亦成為絕響。

特區政府不斷推出多輪抗疫基金,有全民派錢一萬大元,亦有對個別經營困難的行業作針對性的措施解困。但相比注資救國泰航空,政府對本地餐飲業的紓緩措施似乎出手太遲、出力未夠。

香港信奉市場經濟,但今次新冠狀病毒令市場平衡失調,並非經營不善,乃屬於不測天災。若政府不伸出援手,很多商鋪,特別是中小微企,包括茶餐廳都只能結業收場。

當然大家明白單靠政府打救,並非良方,只能收短期治標之效。到頭來仍須靠店鋪保持食物的質素和味道吸引客人,才是治本正道。

自由市場運作、汰弱留強乃大自然法則。若單靠依頼政府抗疫基金來生存,絕非善法。但如果政府能夠以政策創新精神,靈活運用使得措施得宜,有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令本土經典美食「復活」;令受財困的海洋公園「翻生」;令走塑環保意識「重燃」,可謂一舉多得。

其實,過去因社會運動及新冠疫情而停業的本地食物館及其經典菜式,可以由大眾市民以一人一票的網上投票方式,選出心水美食,讓他們「重新復活」!

筆者建議,特區政府不僅是提供財政援助,甚至聯繫職訓局考慮開放中華廚藝學院的廚房,讓「復活」字號以共享廚房經濟模式,繼續做出優秀菜式。出品可以外賣到戶,就好像印度的每日自家午飯便當派遞——達巴瓦拉(dabbawalla)。但前提必須自備餐具。

新冠疫情蔓延下含塑的防疫物資如口罩、手套、防護服,再加上看似較衞生的即棄餐具,每日的棄置量以幾何級數倍增。對過去多年市民養成減少塑料的環保意識及習慣怠盡。必須盡快鼓勵消費者在合乎衞生情況大前提,盡量自備餐具來「走塑」。否則塑料染污所造成的永久環境傷害將無法彌補。

若然疫情改善,就可以減少外賣,亦毋須「日日煮」,相關美味菜式如受歡迎,甚至可以送到海洋公園,供遊覽者在園區內享用,令樂園運作顧名思義地成為的本地樂園,更可強調「只此一家」在園中可以享用幾近失傳的經典美食!

疫情雖然對香港帶來重重困難,很多港人已經出現抗疫疲勞。特首不斷呼籲大家堅持忍耐下去。現在就是政策創新思維發揮的時候,讓香港「疫轉」、化危為機︰ 齊齊令本地美食復活!

黃振球

劍橋大學 科學與政策中心 院士

北京郵電大學 電訊管理學院 客席教授

上海大學 智慧城市研究所 客席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