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維護建造業界的「開飯權」

2020-08-04 00:00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出現第三波爆發,連續超過十日錄得過百宗確診個案,大部分屬本地感染,包括多個食肆及安老院群組,死亡人數亦開始增多。為了加緊控制疫情,保障市民的健康和生命,政府根據專家意見,在上周起推行多項更嚴厲的防疫抗疫措施,包括「二人限聚令」、「室外口罩令」及「全日禁堂食令」等。

禁止全日堂食的原意,是減少市民在食肆除下口罩用膳時出現交叉感染的機會。對於無法在家工作,必須出外上班的市民,政府認為他們可買外賣再拿回辦公室進食。問題是並非所有打工仔都像那些高官和傳染病學專家一樣,擁有寬敞、舒適和乾淨衞生的辦公地方。部分工種更須整天在戶外工作,全日禁堂食等於逼他們每日都要在街頭露天用餐。

其中一個最受影響的行業,正是筆者最關注的建造業界。香港的建築地盤出名面積細,未必能覓得合適地方供所有工友用膳。全日禁堂食實施的首日中午,更適逢多區都落起大雨,大批建築工人被逼席地開餐,雨水撈飯,既不人道,亦不衞生。

上述淒涼畫面引起不少市民共鳴,齊聲炮轟政府考慮不周及不知民間疾苦,剝削了大量基層打工仔的「開飯權」。政府其後宣布開放各區的社區中心供市民在中午用膳,但全國香港只有十九間,部分更位置偏遠。在各方批評下,「全日禁堂食令」實施短短兩日便匆匆撤回,改為限制食肆每枱最多兩人及只能坐滿一半座位。

今次禁堂食鬧劇,除了反映部分官員思維「堅離地」,亦凸顯政府在制訂一些影響廣大市民的政策措施時,不能只考慮某一方面的效用和好處,而忽略了其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和壞影響。

例如最近有人將今次第三波爆發的責任,全然歸咎於獲豁免檢疫入境人士,再次要求「全面封關」。政府固然要因應疫情最新發展,適時檢討和收緊相關免檢疫安排,但若果單單為了防疫,而一刀切禁止所有跨境司機、機組人員及貨輪船員入境,香港會否很快便出現糧食及日用品短缺?所造成的影響是否社會可接受及應付得來呢?

此外,有資深業界人士指出,建造業工友出名刻苦耐勞,日曬雨淋、席地開餐是慣常事,最重要是有工開、有糧出,如市民真心關注他們的「開飯權」,首要是抵制攬炒派在立法會不顧民生、不理香港死活的惡意拉布行為,令不少政府工程項目未能如期獲得撥款及施工。還有「黑暴」不要盜取地盤的物資用作堵路或襲擊他人,更不應將工人辛苦建成的建築物和基建肆意破壞塗鴉,這樣才是真正支持建造業界、真正尊重市民的權利、真正維護香港的福祉。

謝偉銓

立法會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