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速大增檢測 補抗疫「短板」

2020-07-10 00:00

本港昨天新增四十二宗確診個案,其中三十四宗是本地感染,創了疫情以來新高,可見隨着大批港人由高危地區陸續返港,已在社區形成傳播鏈,隨時引起「小爆發」。這情況並非香港獨有,北京早前就出現過反覆,要堵截病毒傳播,不可能單靠嚴格限制社交接觸,更有效的方法是盡速擴大檢測,及早發現隱性感染者,在其傳染別人之前加以隔離。目前政府已將每日檢測量增至逾七千,但與北京及澳門等地比較,仍遠遠不夠,必須在設施、收費與程序上作出改善,打破原有「框框」,才可在數量上有大突破。

數量受局限 須突破「框框」

香港接受病毒檢測的人,大多數是有病徵人士、密切接觸者、由外地入境的市民和旅客,以及高危群組等,非上述情況而主動做檢測的市民不多,與內地一些城市強制居民做檢測的情況很不同,所以香港檢測量雖然有增加,但以人口比例計,仍極為偏低。

香港檢測受到局限,有幾個原因:一是能力問題,現時檢測多數在公立醫院與政府診所進行,主要應付有病徵與高危人士,由於近期出現疫情第三波,加上入境者接踵返港,已差不多到了負荷極限;二是成本與收費問題,除了公營醫療機構,本來也有一些私營醫院與診所可以進行檢測,但每次收費達到一千多元至三千元,市民除了有特別原因,主動花費作檢測的不會很多;三是程序問題,這與上述兩問題有關,就是檢測須經醫生轉介,如在私營醫療機構進行,費用難以降低。

在這情況下,香港的檢測數量難如內地城市般大幅增加,以北京為例,上月中確診突然增加,為了截斷毒源,於短短個多星期內,進行了二百多萬個檢測,結果有效控制住反彈。香港未必能完全做到這樣的規模,但應研究怎樣可以突破局限,其中一個重點,是大幅降低檢測成本。

與內地聯手 可降低收費

現時內地城市與澳門採取的核酸檢測,收費都比香港低很多,如在港大深圳醫院進行,連診金也只是約二百多港元;而澳門更只需一百八十元左右。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指出,廣東省已採取統一採購內地製劑的措施,令每劑價格降至約十五元,港府可考慮與廣東當局聯手採購,相信檢測成本可大減。

此外,港府亦須研究改變檢測程序,令醫生診金部分減低,並讓更多私營機構可以做檢測,加上病毒試劑成本下降,收費便會下跌,自然有更多市民自願進行,當達到一個龐大數量,隱形感染者就無所遁形。

擴大檢測還可以為將來使用「健康碼」前往「旅遊氣泡」地區如大灣區及澳門等,打好基礎,屆時更多市民經檢測為陰性後,便能夠憑證明穿梭各地,這對提振經濟將有積極作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