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核經理撰「教師參考資料」下架

2020-05-19 00:00

(星島日報報道)被指疑在社交網站發表不當言論,考評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歷史)楊穎宇,撰寫的《二十世紀的香港》教師參考資料,日前被教育局下架。文中形容「五十年不變」本質是「保證英治造就的成果不受影響」,又指以「港英政府」形容殖民地時期的港府「存在意識形態判斷」,是不恰當的稱謂。當局稱該文在「若干年前從網站下架」,以適時更新教學資源,未有回應內容是否錯誤。有中史科教師對該文感到奇怪,認為與學界理解不一。

該文是楊穎宇為解釋○四年修訂的舊制會考歷史科課程而撰寫,日前在教育局網站仍可瀏覽,但昨日已被移除。文中指有人為避免使用「殖民地」,或把回歸前後的港府分辨,會以「港英政府」形容殖民地時期的港府,他形容是「不恰當的稱謂」,因「港英」有強烈反英意味,與國民黨使用「匪共」等用詞,均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判斷,「而非恰當的學術用語」。

他在文中以「英治」形容回歸前的香港,指本港雖對「殖民主義」有民族仇恨,但六七暴動後社會經歷大幅改造,使得「這一代的港人很多對英治不恨反愛」。他稱鄧小平肯定英治香港的成就,提出「五十年不變」,「本質上就是保證英治造就的成果不受影響」。楊穎宇稱「殖民地」一詞本來「不含善惡成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但認為「不平等條約」概念的出現與使用,「僅能為被害國在談判桌上提供一些道義上的支持,但談判結果如何,還得依靠現實政治的各方條件。」

同是楊穎宇撰寫的「新高中歷史科課程詮釋—選修部分」、「清代的廣州」等資料,在當局網站仍可如常瀏覽。教育局指該文是配合新高中課程剛推行時,為教師提供的參考資料,隨着課程順利實施,教學資源已更完備,「已於若干年前從網站下架,以配合適時更新教學資源。」

資深中史科教師陳志華坦言,對該文定義感到奇怪,「不平等條約」從本質上界定,「不公義戰爭後逼你接受,已經是不平等,而非從字面去定義」。至於使用「港英」形容殖民地時期的香港政府,陳志華指學界相當普遍,但無關「意識形態判斷」,「當時殖民地政府有一定自主權,重要問題要呈報英國,『港英』正好凸顯宗主國與殖民地關係的獨特性」。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