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股勢主導恒指 本土企業股恐邊緣化

2020-05-18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恒指公司近年一直維持恒指成份股總數50隻不變,若W股及第二上市股份躋身藍籌,有人歡喜自然有人愁,意味有股份要被剔除。黃德几稱,恒指公司的玩法一向是「要大唔要細」,市值及成交金額最低的兩隻有機會被踢出。溫傑表示,部分不當炒的資源股如神華(1088),及本土地產股如太古(019)有危險,而細市值的瑞聲(2018)始終是新經濟股,相對危險性較小。

恒指即將迎來新變革,市場憂慮W股及第二上市股份的加入,令恒指的波動性增加。溫傑分析,未來大趨勢上恒指將納入更多新經濟股,方能維持其代表性,而新經濟股不少以同股不同權的形式上市,恒指波動性增加是源於W股的行業屬新經濟,而未必與同股不同權的架構有關,因此可以預計未來恒指的增長速度會加快,波動性亦會變大,但某種程度上也是反映港股的表現。

除波動性變動外,未來恒指中市值較低的本土企業可能面臨落馬窘境,換上更多來自國際或內地的新經濟W股,令恒指代表香港本土的色彩減弱。市場人士均指,這是不可避免又無可奈何的事實。指數理應代表市場,若恒指要代表港股盛衰,必須加入中資股。恒指本土色彩減少,亦反映出港股市場是環球國際股市及內地大型企業的集散地。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