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權股「染藍」勝算大 初期或須設比重限制
2020-05-18 00:00
小米集團(1810)前年7月以首隻同股不同權股(W股)登陸香港股市,緊隨的美團(3690)同年9月登場,及至去年11月阿里巴巴(9988)回歸香港第二上市,目前港股雖僅有3隻W股,但交投活躍,上周五3股合共成交達83億元,較大笨象滙控(005)及本地四大地產股合共交投17億元高出近4倍。若論市值,阿里更以高達42258億元市值進佔港股「一哥」,較騰訊(700)的40238億元還高出5%,更高出滙控市值4.3倍,因此這類W股及第二上市股應納入本港最重要的恒生指數呼聲日高。
對於今日諮詢結果,市場人士均同意W股「染藍」資格十拿九穩,但第二上市股份或有難度。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傾向W股及第二上市股份均可納入恒指,但同意第二上市股份通過機會較低,若全部第二上市中概股份都有資格「染藍」,或會影響到內地股市的集資及上市情況。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德几認為,W股及第二上市股份「染藍」長遠來看是必須的,若不加入,恒指影響力及代表性變低,甚至被邊緣化。他預計,恒指公司今日或將純W股小米及美團,納入及格的恒指候選名單,但考慮到現時恒指成分股均在港股通名單內,中證監仍未開綠燈將阿里納入港股通,故第二上市股份「染藍」或會留下伏筆,到今年年底,或明年才有機會生效。
港股要晉升恒指成分股,必須經歷市值、流通量、行業代表性、財政狀況等歷練。據恒指公司的恒指編算細則,一般股份要上市兩年才符合納入資格,若部分上市公司市值足夠大,可通過快速通道「染藍」。至於市值及流通量的考驗,是指過去12個月,每月平均達港股累計市值前90%;累計8個季度,達港股累計成交金額90%。
按上周五收市價計,阿里市值高於騰訊晉身「一哥」,再看美團的市值亦不容小覷,達6957億元,與滙控及平保(2318)相若。鑒於W股的特殊性且「染藍」後對指數影響力較大,市場亦曾討論該類股份納入恒指時是否應在市值、成交量等上設限。溫傑稱,恒指是代表港股整體表現,W股特殊的股權結構並不會影響股份的代表性,故不需另設框架,令W股在恒指佔比上大打折扣。
黃德几亦同意毋須設置特別門檻,他指參考美國納指,也並未對W股亞馬遜的佔比有所限制。不過,不排除恒指公司一開始會設限,限制佔比至5%左右,然後分階段放寬。
恒指從1969年對外發表至今,已見證了香港股壇51年的經濟興衰,期間為提升指數代表性,曾先後納入紅籌股、H股等,可見其成分股須配合經濟及股市發展模式不斷與時並進。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