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病毒檢測 撤限大可加快

2020-05-15 00:00

經過連續多天本地零確診後,近日香港再出現零星病例,不少飽受疫情打擊的中小企都惴惴不安,擔心政府會否又再收緊限制,令他們重陷困境。政府過去對如何設限,未有一套清晰標準,頗為模棱兩可,為了使中小企有鬥志在疫境中挺下去,政府決策的準則須更明確,包括是否一定要達到二十八天本地零感染才撤限,並以高透明度定出全盤防疫策略,讓大家有所適從。此外,不少專家都指出,當局最有效的防疫措施是大幅增加病毒檢測,若能做到這點,撤限的步伐就可加快,也有利於恢復正常通關,這對重振經濟有極大作用。

是否再「起表」 要講清講楚

對於在甚麼情況下才可完全撤限,過往曾設下一個標準,就是二十八天無本地確診,原因是病毒一般潛伏期為十四天,但亦可能更長,如延到二十八天,就最穩妥。政府便依此判斷疫情是否「完全受控」,認為須達此指標,才可全面放寬限制。最近香港連續零感染二十三天後「斷纜」,許多市民與中小企就憂慮,限制措施是否又要從頭「起表」計算。

政府迄今對此未有明確說法,但一些專家顧問的意見則開始鬆動,例如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教授許樹昌就指出,近期陸續有市民由海外返港,居家隔離後仍可能帶有病毒,再傳到社區,這些隱形傳播鏈很難發現,零星本地確診實難避免,因此要維持二十八天無個案是不切實際。換言之,即使未做到「二十八天零確診」,部分限制都應可解除,如五月二十七日復課就沒問題。

這只是專家之言,究竟政府的想法是否一樣,大家無從得知。面對這未知之數,許多受限聚令影響的行業和機構,都感到茫然,憂慮一旦再有反覆,又要關門停業或收緊規限,若如此,不如結業算了。

大幅增檢測 有效控毒源

要釋除這疑慮,政府應清楚講明,撤限是否仍根據「二十八天零確診」?還是不再用此標準,將會寬鬆處理?當市民與中小企明確知道政府的決策準則,便能知所進退。

此外,政府也須向公眾展示全盤的防疫政策,包括控制病毒傳播、撤限恢復經濟正常運作的進度,以及在何種情況下開放通關等。根據專家的意見,在各項防疫措施中,最有成效的是大幅增加病毒檢測,提高覆蓋率,藉此找到社區毒源,加以控制,如能做到這點,大爆發的風險便可大大減低。

目前政府平均每天只做一千至二千個檢測,專家認為遠遠不足,起碼應做到七千至八千個。要達到這數目,政府除了於公立醫院和診所做檢測外,也可利用私立醫院、私家門診以至流動檢測點,讓更多市民接受檢測。

若檢測能夠擴大,更多市民就可獲得「無感染」證明,並用此前往內地與澳門,這對恢復三地人流往來,也有積極作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