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重申「房住不炒」 警惕國際金融風險

2020-05-11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中國人民銀行昨日發布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疫情」成其中高頻詞,共出現114次。疫情之後內地樓市逐漸回暖,惟人行重申,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及「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的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報告指,今年首季,全國房價總體穩定,但商品房銷售額受疫情影響按年減24.7%。3月以來,商品房銷售及房地產開發投資已逐步回升。

報告稱,首季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降6.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漲4.9%。而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步入衰退,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

中國銀行「原油寶穿倉」事件餘波未了,人行亦發話要高度警惕外部風險。報告提及,疫情影響了全球投資者預期,國際金融市場「黑天鵝」事件頻發。

3月份美股大幅下跌四次觸發熔斷機制,4月20日國際原油期貨結算價歷史上首次跌至負值,金融風險與實體經濟低迷疊加共振。人行指,要堅持底線思維,對可能的外部風險保持高度警惕,前瞻性做好政策儲備。

報告還稱,接下來將持續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改革,有序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

同時,要協調好本外幣政策,處理好國內經濟和對外經濟之間的平衡。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