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少年推上暴力路 是大罪過
2020-05-08 00:00由於公眾近期專注疫情發展,對一宗法庭新聞不大留意,其實該案意義甚大,不但令人感動,也給鼓動暴力的人一記當頭棒喝。涉案的一名年輕人,在庭上承認參與暴動,是反修例騷亂中認此罪的第一人,而他在求情信中對當日所為深感後悔,明白無論怎樣都不能訴諸暴力,並向家人道歉。他的覺醒,對許多徘徊於暴力邊緣的青少年,相信有正面啟發,但社會更須深思的,是在背後將他們推上不歸路的鼓動者,藉此謀取政治利益,才是最大的罪過。
過去大半年,反修例事件引發持續不斷的違法活動與街頭衝突,據最新數字,被捕者已逾八千人,其中學生超過四成,達三千二百多人,不少更涉及暴力罪行。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日前更在立法會指出,自去年年底起,按月被捕的中學生人數,已超越大專生,年紀愈來愈輕,令他感到十分心痛。
「童兵」上火線 慘成馬前卒
近期中學生參與暴力活動的個案,的確無日無之,可以順手拈來,例如在五一勞動節當日,就有幾個少年在街頭投擲汽油彈,一名十五歲中學生被捕,其他人則逃脫。警方其後追查到一個懷疑製造汽油彈的地方,住所的中年業主竟涉嫌是同謀。眾多個案顯示,參與暴力的少年,多非單獨行事,背後既有團夥,也有指揮行動的網絡,這些「童兵」成了上火線的馬前卒。
更可怕的是,這些學生一旦沉迷於暴力亢奮,便會不斷追求更剌激的行動,只在街頭投擲汽油彈已不夠過癮,而會使用更大殺傷力武器,以達到更震撼的暴力效果。近期警方破獲幾個駭人的「軍火庫」,搜出大批製造爆炸品的材料和槍械,懷疑欲發動恐怖襲擊,而涉案疑犯中,也包括一些學生。事前沒有人會想像到,性情溫和的學生,可能會成為兇殘的恐怖分子。
推手與政客 最大得益者
大批大專生與中學生墮入暴力深淵,為了剎那激情,付出極沉重代價,社會必須追問的,是誰把他們引導至沉淪的軌道。有兩種人要為此負上責任:一是在台前幕後的「革命」推手,他們有部署地鼓動和組織街頭衝突,大批學生在網絡與群組的「集體催眠」下,盲目投入激進破壞行動,不顧違法後果。
二是藉亂局取得政治利益、坐享其成的政客,包括泛民政黨,他們由始至終將暴亂英雄化、浪漫化,說暴力可以解決問題,違法令人生更精采,讚許暴力者有「貢獻」,宣揚「和勇結合」,推動更多年輕人走上街頭衝鋒陷陣,而他們則趁亂謀求政治本錢,爭取權力與地位。
在暴動中被捕的大批學生,未來命運將很悲慘,那位承認暴動罪的青年真誠告白,說希望認罪能為其他年輕人建立榜樣。他們其實都是受害者,犯最大罪過者,是把他們推上歧途的人。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