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疫下名牌MBA貨不對辦 港可乘機發圍

2020-05-05 00:00

「新冠狀病毒」全球肆虐,高等教育界也大受影響。最近,商界兼讀學生多番投訴名牌「工商管理碩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課程。雖然相關課程全球炙手可熱,但學費不菲,學生質疑主辦大學在疫情下的特殊安排貨不對辦。例如,根據QS全球MBA排名,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在過去三年均名列前茅,其兩年制MBA課程學費超過一百二十萬港元;排行第二的美國史丹福商學研究院(Stanfo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的課程也不遑多讓,兩年學費也超過一百一十萬港元。大部分應屆的學生都認為課程安排未如理想,要求退還學費。

從追求學問角度考慮:學生認為學校為配合政府抗疫要求,盡量減少校內活動包括停課,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減低病毒傳播風險,這些措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他們批評校方安排課程以YouTube及ZOOM線上授課的效果不彰。在遙距教學方式之下,他們未能夠有效地與教授、導師及同學互動交流。再者,他們亦未能使用校內設施例如圖書館,及參加校方安排同課程相關的活動。

從社交網絡角度考慮:MBA向來着重面對面課堂,此安排一方面可以促進同學們之間的互相學習,另一方面可以穩固他們之間的社交關係。眾所周知,這種關係對任何專業碩士課程(包括MBA)都非常之重要,它可以幫助促進同學們畢業後的事業發展。愈出名的學府及課程在這方面愈有優勢,不管其學費有多貴,很多企業家及高級行政人員在疫情之前都毫不猶豫地認為修讀這些名牌是物有所值。

從職業前景角度考慮:在疫情之下,全球經濟衰退。世界各地百物蕭條、股票市場波動猶如過山車、大小傳統公司相繼結業、創業投資市場呆滯、失業率不斷飆升,未來經濟發展形勢仍然不太明朗,復甦日期更是難以預測。正因如此,今屆MBA學生對未來人力市場失去信心,對自己的職業前景不敢奢望,別說在原位晉升或另謀高就,能夠保得着「飯碗」已心滿意足。因此,他們擔心此時此刻修讀的昂貴MBA課程會學無所用,甚至乎得不償失。

從自我意識角度考慮:MBA學生能夠向親朋戚友炫耀自己是某世界知名學府學生,並且以帶他們入校園內參觀拍照留念引以為傲,這行為畢竟也是名牌課程的另一賣點。不過於疫情期間,校園封閉了,學生、遊人亦無奈地被校方拒諸於門外。雖然這種考慮對大老闆而言可能是微不足道,但對一些「打工仔」自費學生而言,他們也會因為所付的學費未能獲得最大效益而耿耿於懷。

據網上媒體報道,近期QS排名三甲的沃頓商學院、史丹福商學研究院及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的MBA學生,超過八成都要求校方「回水」,但他們卻紛紛被拒。校方也沒有半點減價的打算,充其量只容許學生延期付款而已。有學校解釋MBA課程營運開資大,學費並不能完全支付學校為MBA所投放的資源,校方往往要動用私募基金來填補。近期「新冠疫情」嚴峻,基金已到了入不敷支的地步,管理難上加難,因此學校難有免(減)學費的空間。總言之,學生與學校各持己見,但學生對MBA課程不滿意是不爭的事實。

疫情過後全球經濟難以馬上復甦,歐美名校會否因此而主動調低MBA學費呢?答案實在難料。若然學費依舊一成不變的話,恐怕亞洲學生(當中包括不少來自中國)未必那麼容易適應。有見及此,筆者建議香港各大學商學院好好利用自身「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吸引內地及其他國家(地方)來港修讀MBA課程。課程設計可多融合「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工商管理元素,就此學生便毋須過分依賴歐美市場,為自己的事業發展打開新的一頁。

黃錦輝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前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