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支援及時 寧寬勿緊要快
2020-04-09 00:00政府昨天宣布推出第二輪抗疫支援措施,豪擲一千三百七十五億元,加上早前的其他紓困計畫,總共開庫「放水」近三千億,可謂「史無前例」。一場世紀疫災,給香港經濟民生帶來空前巨大的衝擊,百業蕭條幾無倖免,大部分打工仔女瀕臨失業斷糧危機,若政府不採取非常手段施援,大批企業將迅速沒頂,繼而拖垮整體經濟以至金融體系,若到此田地,將萬劫不復,所以政府今次出超級重招,既及時也極必要。問題是,危機已逼近眉睫,支援措施必須快而全面,寧盡量寬鬆,不要因種種僵化行政思維,而誤了「救命」之機。
政府新一輪援助中,逾八百億是用於補貼全港一百五十多萬僱員的工資,目的是力保就業,避免出現嚴重失業潮,可以說是對急症落重藥。經過中美貿易戰與修例風波兩重打擊,旅遊與零售行業已受傷不輕,到新冠疫情來襲,各口岸全部「封關」,旅客幾乎絕迹,本地又因「限聚令」實施,大量食肆及娛樂場所停業,加上環球經濟停擺重創物流商貿,各行業火燒連環船,許多企業頓陷困境,隨時如骨牌倒下,目前百分之三點七的失業率勢必倍升。政府顯然已看到危機,故急投八百億元代僱主出糧,圖阻延裁員潮,希望企業撐過難關,只要可活命,以後就有生機。
由於情勢十萬火急,政府施以援手必須打破傳統「講規講矩」的程序思維,應以快打慢,先「救命」再算。首先,目前已火頭處處,不可能再選擇性施救,而應將援助範圍擴至最廣,遍及大部分行業。事實上,疫情的影響環環相扣,覆巢之下,難有完卵,如果還要定義甚麼行業才受打擊,不但引發爭議,未受救援的行業也會拖倒受助行業,經濟危機難以紓解。
此外,申請援助的程序必須簡單快捷,一改過去申領手續務求精準、寧緊勿寬的方針,做到快批快發,讓中小企及早受惠,代支的薪金盡快落到百多萬僱員的口袋。
這方面,特首林鄭昨日也作出了承諾,表示會迅速進行,並會作廣泛支援,相信政府今次應會以「救火」心態行事。事實上,比起一些國家的抗疫支援措施,港府的計畫已比較寬鬆,例如英國給「因疫情無法工作」的僱員支付八成工資,為受資助者定了範圍;加拿大則只向收入減少了三成以上的企業提供百分之七十五工資補貼,為期三個月;換言之,申請的企業要證明自己的生意受到一定幅度的影響,須作一番核算。
「放水」必要 慎用經常開支
在疫情衝擊下,企業除了生意急瀉,還要面對多重危機,政府除了要快速提供即時金錢資助,還須運用行政手段,促使其他機構協助企業克服困難。近日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等一批商界人士,已向特首、財政司長及金管局提出,許多商貿與製造業企業,正陷於「斷單」困境,瀕臨資金鏈斷裂危機,如不及早拯救,恐會禍及金融業。對此,金管局日前已提出「五招」支援,包括促銀行容許企業延遲還本。另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也呼籲地產商積極回應租戶減租要求。這些行動都必須火速去馬,刻不容緩。
政府今次大量「放水」救市,令本年度的財政赤字由約一千四百億元,增至二千七百多億元,佔生產總值百分之九點五,十分驚人。香港經濟受到的衝擊前所未見,對非常情況難免要用非常手段,但政府務要緊記,對經常性開支還須採取謹慎方針,待風暴過去經濟復原後,公共財政就要回復量入為出的狀態,絕不可持久地偏離正軌。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