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化石來自恐龍 港大解150年謎團

2019-02-15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嶄新激光誘導熒光成影技術,破解一八六一年在德國發現的羽毛化石,來自一種未知的帶羽毛恐龍,顛覆被視為古鳥類始祖鳥的原來認知。研究成果剛於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進一步肯定激光誘導熒光成影技術的潛力和科學價值。

羽毛化石於六一年在德國索倫霍芬被發現,雖近年有研究使用X射線螢光和紫外線技術作深入分析,卻未解開兩大疑團:羽毛是否如文獻般有羽根,也不確定羽毛是屬於始祖鳥的主翼羽、副羽抑或初級覆羽。港大地球科學系研究助理教授文嘉棋(Michael Pittman)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激光誘導熒光成影技術,以高強度激光令在骨頭周圍、肉眼看不到的軟組織在黑暗中發出螢光,從而顯示利用其他成影技術無法看到的細節。

通過LSF照片中清晰可見的羽毛,團隊得以與始祖鳥和現代鳥類的羽毛作比較,結果發現它少一個明顯的「S」型中心線,顯示與現代鳥類的覆羽不一樣,亦排除羽毛是始祖鳥主翼羽、副羽或尾羽的可能性;團隊亦發現「消失的羽根」的暈圈,讓它重現眼前。這些新資料顯示羽毛來自一種未知的帶羽毛恐龍,文嘉棋稱,即使是標誌性和被研究多年的標本,也有可能出現新發現。

團隊成員之一、柏林自然博物館(古爬蟲類和鳥類)館長Daniela Schwarz稱,技術解開一百五十年來的謎團,顯示帶羽毛恐龍在索倫霍芬群島古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很可能比以往想像的高。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